×
专家视点 > 正文
温哲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470期

预防小儿肝病 应及时接种疫苗

今年爱肝日的主题重视早防早治,其中小儿肝病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胆道闭锁、肝炎等。那么,什么是胆道闭锁?新生儿发病率怎样呢?小儿肝病如何科学诊治?要怎么有效预防?本期邀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肝胆外科温哲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
part1常见的小儿肝病有哪些?
胆道闭锁表现为肝内外胆道完全或部分纤维性闭锁,新生儿肝胆系统受胚胎期和围生期多种因素所致,较公认的是由病毒激发。
肝内外胆道完全或部分纤维性闭锁
胆道闭锁是婴儿特有的疾病,表现为肝内外胆道完全或部分纤维性闭锁。胆道闭锁导致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胆汁性肝硬化,如不治疗则最终导致肝衰竭死亡。胆道闭锁,也称为先天性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发病率1:8000-1:15000,日本和我国较欧美高,按照我国每年大约1600例新生婴儿计算,每年新增胆道闭锁病例2000-3000例。其分为三型,包括1型:胆总管闭锁;2型:肝管闭锁;3型:肝门部闭锁。
新生儿肝胆系统易受病毒激发影响
胆道闭锁疾病特点是发生于生后3个月内的部分或全部肝外胆道完全性纤维化梗阻。自然病程1年,70%需要肝移植。胆道闭锁病因复杂,至今不清。新生儿肝胆系统受胚胎期和围生期多种因素影响所致,比较公认的是由病毒(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等)所激发,造成机体细胞免疫紊乱(以T细胞免疫为主),随之带来围生期胆道上皮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肝脏纤维化、胆道闭塞、肝内胆汁淤积。
新生儿肝炎症状和胆道闭锁接近
新生儿肝炎,也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婴肝综合症,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是症状和胆道闭锁很接近,很容易混淆的疾病,多数经过内科治疗可以好转。由于胆道闭锁手术治疗的时限性,在两者很难区分的情况下,当患儿大于8周时,一般不建议进行过多的检查治疗,而应该尽早实施手术探查,而当患儿小于8周时,可以进行7-10天内科试验性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甲泼尼龙(静脉)和一些保肝药物等。
part2小儿肝病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若孩子出现巩膜黄染等情况,应提高警惕。胆道闭锁首选Kasai手术,当患儿已属晚期,或术后效果不佳时,则需要行肝移植。
出现巩膜黄染等情况应提高警惕
新生儿胆道闭锁的临床表现为:生后1-2周内多无异常。黄疸于生后2-3周逐渐显露或生后持续存在;大便逐渐变淡,呈米黄色、淡黄色或陶土色。尿色深黄,全身黄染;腹部膨隆,肝脏肿大;全身情况初期尚良好,4-5个月以后会出现体格发育变慢,未经治疗的患儿一般仅能维持至1岁左右,多死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因此,如果孩子出现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淡(甚至陶土色)、尿色加深、肝脏增大变硬等情况,应警惕胆道闭锁。
Kasai手术 胆道闭锁治疗首选
Kasai手术(Kasai procedure,KP),即肝门空肠吻合术,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特有的手术方法。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胆道闭锁首选Kasai手术,以期能够自肝存活或为肝移植赢得宝贵时间,手术最佳时间是2个月左右,当患儿就诊时就已属晚期,或Kasai术后效果不佳时,则需要行肝移植。
胆管炎是Kasai术后常见并发症
Kasai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胆管炎。发生率40-93%,表现为无其他部位感染的发热(大于38.5℃)、进行性黄疸、无胆汁便。反复的胆管炎直接影响患儿的排胆功能,加快肝硬化进展,影响预后。因此要预防感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Kasai术后5年生存率30-60%,约10%-18%能够自肝生存,大部分患儿需要肝移植手术。
part3小儿肝病要怎么科学预防?
控制肝炎的主要是对儿童进行肝炎疫苗免疫,乙型肝炎疫苗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出生后2个月左右进行手术最佳。
儿童接种肝炎疫苗免疫
国家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是对儿童进行肝炎疫苗免疫。甲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已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及其他高危人群。
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是最常见的乙肝传播途径。乙肝患者怀孕后,应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血常规、B超等,及时了解肝脏变化情况。除乙肝孕妇需进行检测和治疗外,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检测乙肝两对半,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量依据孕妇个人具体情况及婴儿出生时的乙肝病毒检测情况进行调整。
生后2个月左右手术最佳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足月儿生后2周,早产儿生后4周仍有巩膜、颜面或全身黄染;大便颜色淡黄或陶土白色。对胆道闭锁的患儿,首选Kasai手术,最佳的手术时机是生后2个月左右;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人需要
往期回顾
准妈应重视营养和胎教
李瑞满 主任医师 妇产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