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 > 分娩 > 正文

影响产力异常的因素有哪些[图]

2008-01-14 12:13 佚名


   
  3.精神因素 初产妇,尤其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减少,临产后进食不足以及过多地消耗体力,均可导致宫缩乏力。
   
  4.内分泌失调 临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孕激素下降缓慢,电解质(钾、钠、钙、镁)异常,均可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目前认为,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需肌动蛋白、磷酸化肌浆蛋白及能量供应。子宫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降低、肌浆蛋白轻链激酶及ATP酶不足,均可影响肌细胞收缩,导致宫缩乏力。
   
  5.药物影响 临产后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镇痛剂,如吗啡、氯丙嗪、硫酸镁、派替啶、苯巴比妥钠等,可以使宫缩受到抑制。
   
  6.其他 于第一产程后期过早使用腹压,或膀胱充盈影响胎先露部下降,均可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
[临床表现] 根据发生时期分的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宫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就出现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导致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是在产程较晚阶段(多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宫缩乏力有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也不同。
   
  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 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内压力低,小于2.0kPa(l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分钟。当宫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此种宫缩乏力,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临产早期宫缩正常,但至宫口扩张进入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时宫缩减弱,常见于中骨盆与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等头盆不称时。协调性宫缩乏力时由于宫腔内压力低,对胎儿影响不大。

推荐阅读:分娩时刻:产力及保养  难产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图解分娩机制

相关文章
相关知识
相关问答
热点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