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0 12:05 董琳 A+
本图片来源CFP
一位中国妈妈和三个孩子在以色列的家中等着吃饭,妈妈手忙脚乱地做好饭,一碗一碗地盛好,端到桌子上。这一切被来串门的以色列邻居大婶看见了,于是,这位大婶严厉地说:“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你妈妈干活也不伸手帮帮忙呢?”邻居大婶还训练妈妈:“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你这种方法在以色列行不通。”
邻居的话很伤人,孩子都很难受。妈妈安慰孩子们说:“没事的,别往心里去,妈妈一点也不累,你们还小,努力学习就是最听话的孩子了。”
这位妈妈还是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三个六七岁的孩子,直到后来,她发现,以色列家庭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生活。在以色列,没有中国人“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在以色列人看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爱。
中国人觉得爱是爱,教育是教育,而犹太人觉得,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在以色列人看来,上面这种早教方式应归于落后的行列,在以色列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妈妈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婴之杰早教专家韩老师在一次针对郑州地区的家长的讲座中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家长怕孩子干家务活累到了,但可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轻松的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对家人也应该负有责任。父母能给孩子许多爱,但父母却不能代替孩子长大。
犹太人是个非常尊重知识的民族,即使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读很多书。一位邻居大婶的话足以让人醍醐灌顶。
像这位以色列大婶的教育观点,家长不应该陌生。有一位年老的爸爸在后来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家庭生活时,对他已经步入中年的女儿说:“千万不能因为爸爸现在在你身边照顾你,就把这种照顾当成习惯,因为爸爸不是总留在你身边。你必须随时告诉自己:今天我能做‘豌豆公主’,明天我也能睡柴房;今天有爸爸来喊我起床、接我放学、把衣服帮我整理好,我可以睡到自然醒,慢慢收拾东西,明天爸爸不能来接我,我也能改成早早利用时间,把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准备好,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干净。只有这样,你才能‘能屈能伸’;只有这样,爸爸才能放心。有一天,你离开家,就不会吃大亏。”
“你将来一定会去学校过集体生活。你记住,一定要勤劳。你要主动打扫你周围的环境,别忘了环境是大家都要用的。要多给别人的暖瓶打水,每个人都要喝水,帮别人多做事,你会赢得人望。”
更多的爸爸是在担心孩子在生活中受苦,怕被别人欺负,怕孩子累到了、热到了、摔到了,却从来没有担心孩子以后能不能面对外面的生活,能不能应对外面的环境。
犹太人在让孩子学习知识之前,都会让孩子获得一些做事情的基本能力。在犹太人看来,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的。
还有在谢莫纳小镇上的一家犹太人,尽管经济上挺宽绰的,他们家仍然让10岁的儿子看家里的账目,让孩子知道在现阶段生活要花掉多少钱,让孩子明白家里需要很多钱来付帐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在于他们想让孩子明白,“谁都喜欢玩,但这需要你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好的学业成绩,有工作、有生存的能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和玩具。”
尽管,许多家长潜意识已经认同了犹太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也知道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孩子在谋生处事方面的长进,但让家长彻底改变自己爱孩子的方式,还是百般犹豫,担心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万一孩子不理解我,怎么办?
还好,前文提到的几个孩子都很懂事,一方面,他们从上海到以色列后,也亲身体会了以色列“生存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方式,感受到同龄的朋友比自己更勇敢、更坚强、更有目标和生存能力。他们觉得邻居大婶对他们的批评有道理。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想能像个小男子汉一样,帮妈妈承担家庭的责任。
婴之杰早教专家韩老师认为,身处以色列,耳濡目染系统的犹太家庭教育,以及那位邻居犹太大婶不留情面的批评,都应该促使我们的家长思考:我过去的爱子方式是不是感情用事、不科学,有落后之处?这会贻误孩子的未来吗?我是不是应该重新去建立母亲的价值,重新去思考自己满腔的母爱?这些思考像一根根火柴,点醒我、擦亮我,促使我去比较中国母亲的爱与以色列母亲的爱的不同,它们又有什么相似?这些异同会对下一代的成长产生什么的影响?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描写冬天与雪景的作文大全
幼儿园也搞期末考,语数外一门都不少
书籍连载:好孩子需要”坏“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