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婴儿资讯 > 正文

为小孩子掏耳朵,父母应慎重

2010-10-26 09:34 佚名

掏耳朵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相册

   一位年轻妈妈抱着五个月大的孩子请武警医院体检中心耳科专家检查,结果发现其耳朵已严重感染并转化为化脓性中耳炎,差点致聋,而起因竟是母亲为其掏耳不当。据介绍,患外耳道感染的儿童,95%以上是掏耳致伤感染。专家建议,为年幼孩子掏耳需慎重,最好使用棉签。

  据该年轻妈妈介绍,为保持孩子清洁,她平时三天两头喜欢给儿子掏耳朵,结果最近发现孩子耳朵间或流水且他不停抓挠,怀疑患病。经耳科专家李庆端主任检查发现,孩子的外耳道已感染并转为化脓性中耳炎。

  宝宝耳朵不能随便掏

  小孩由于自己没有掏耳朵的习惯,很多家长都乐意“帮助”孩子。由于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更加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并且家长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力度,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此外,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有的家长常常拿掏耳勺或小发卡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即使宝宝耳朵痒或里面进去异物了也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和上面的事例一样让宝宝耳膜损伤长大了还有可能影响听力。

  “耳垢多了不用担心,因为它会随着人们的头部摇动以及进食时咀嚼活动自动脱出。”李主任说,不少家长把耳屎当垃圾,害怕妨碍孩子听力,其实不必太过担心。因为耳屎(学名“耵聍”)是保护耳朵的天然“防护墙”,人体耵聍腺产生的一种油脂分泌物,如果缺乏它,一旦猛烈的声波迎面而来,直冲耳道,由于缺乏屏障,鼓膜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听力下降。此外,耵聍分泌的油质还能抵挡入侵的细菌或小飞虫。

  李主任提醒,掏耳时应该注意:

  1.最好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耳屎可自行出来;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即可;

  3.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一周两次;

  4.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32年400万试管婴儿在争议中诞生!

为了下一代,到美国生孩子去!

红眼病对视不会传染,得病后别看电视

宝宝“秋冻”防病有技巧

专家教你如何看“指纹”辨识小儿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