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5天计划:让宝宝迅速适应幼儿园

2010-05-05 09:26 佚名

c

图片来源CFP

  孩子患上入园综合征 家长直呼“真是头疼”

  王女士坦言:“每天送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简直就是一场大战。他总是抱着我的腿大哭大闹,不肯放手,天天搞得我心神不宁,不走,上班肯定迟到,走开,一听到孩子的哭声,我的心都快碎了,有几回骗他进去,然后自己悄悄溜走,但几次下来,他也学精了,知道我在骗他,想来想去就是找不到一个好方法,真愁人。”说到这,王女士无奈地表示,“现在一到早晨送孩子的时候,我就特别怵头,但还得硬着头皮,实在头疼。”

  似乎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好脾气”,“每次送儿子我都是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法,”李先生告诉笔者,“无论孩子哭闹与否,我给他送到幼儿园放下就走。虽然也有点儿心疼,但是让他成为一个男子汉,我必须这么做。”

  丹麦“5天适应计划” 让孩子愿意待在幼儿园

  在丹麦,大部分家庭很少会因为孩子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发愁,究其原因,则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适应模式让孩子学会接受独立生活,并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而这就是其所谓的“5天适应计划”:第一天,幼儿园安排孩子单独在园内只待一个小时,然后家长领走。第二天同样,但时间变成了两个小时,第三天增加到两个半小时,孩子们除了可以玩玩具,还可以唱歌,玩游戏。到了第四天,除了时间增加到了三个半小时以外,孩子们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享受一顿美味丰盛的午餐。最后一天,即第五天,孩子们便被要求按照正常的上课时间呆在幼儿园,而这五步顺利完成后,孩子们也神奇地适应了幼儿园的规律生活,竟然没有一个人会哭闹着不愿意去上幼儿园,反而大家都央求着父母带自己去。丹麦幼儿园神奇的适应计划给了我们一个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那么,这对国内的幼儿园是否也适用?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家长对此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问题源于分离焦虑感 借鉴“计划”需因地制宜

  某幼儿园园长分析说,入园第一天,孩子哭闹的现象很常见,而且,实际上这种情况从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孩子之所以不愿意离开家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内心存在的一种分离焦虑感,这种感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都会存在,但孩子可能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一般开学第一天,老师会主动‘亲近’新来的小朋友,搂一搂他们,抱一抱他们,通过亲切友好的方式增加彼此的熟悉度、安全感,让孩子们能够快速地认识这个新环境,并自愿加入到暖意融融的大家庭中来,有时,我们还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还给每个孩子在无形中增添了许多欢乐。

  那么丹麦的“5天适应计划”是否也可以纳入我国教育管理计划中来呢?园长表示:其实丹麦幼儿园的‘计划’的确是个好点子,但在借鉴过程中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个国家班级人数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照搬他国经验,如果真施行起来,就目前园内的有效容量和空间来讲肯定是不够用的。

  “幼儿园开设的‘亲子课堂’很像丹麦的‘适应计划’,对于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生活都大有裨益。但二者初衷不同,‘亲子课堂’是教给家长如何在孩子入园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不只是孩子的适应问题。所以对家长和孩子来讲收效会更多。”

  专家观点:教育方式要正确,好方法要综合一起

  “丹麦的这种人性化的举措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在提到“5天适应计划”对孩子的益处时,专家表示,“逐渐适应的过程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讲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也正符合并顺应其认知平的发展过程。”

  “任何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方面我们都应该去尝试,如果把我国幼儿园里开设的‘亲子课堂’这样一种以与家长沟通为主的适应模式与‘5天适应计划’这种以与孩子沟通为主的适应模式巧妙的链接在一起的话,那么,效果应该会更加明显和有效。具体操作上的问题都可以克服,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的认同。”

  针对孩子入园综合症带给家长诸多困扰这一问题,专家分析说,“实际上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孩子的心理在面对不同环境时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另外是一些家长会下意识的在管教孩子时使用一些带有轻微威胁的字眼‘不听话就给你送到幼儿园!’之类,久而久之,便在孩子的意识中形成一种恐惧感,这种教育方法是很不对的。家长应该多给孩子灌输去幼儿园学习,生活是对自身发展非常有益的思想,并从自身教育方法上多找找问题;幼儿园则尽量多安排一些阶段性难度递增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内心向往去幼儿园,使其并对集体生活充满期待。”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大侦探福尔摩斯》之密函失窃案绘本连载
《大侦探福尔摩斯》之吸血鬼之谜绘本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