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深圳家长都患“完美小孩期待症”?

2010-02-03 09:16 佚名

  2 过度教育建立在雄厚经济基础之上?

  据天线宝宝早教机构对深圳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深圳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会考虑到的因素,排名第一的并不是收费,而是设施,接下来分别是师资、教育理念、距离,第五位才是费用。深圳连锁早教机构大多在新的时尚ShoppingM all内或中心区附近选址,硬件设施上不惜血本,环境豪华得直逼星级酒店准,面积至少在1000平方米左右。诸如金宝贝、天线宝宝、卓能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环境国际化,而拓展训练式的天才宝贝则直接打出儿童MB A的旗号。这些教育背后的不菲成本可想而知。

  但家长们说了,“45分钟200块,很贵,贵得让人想哭,但烧钱也要上。”作为家长,总想给宝宝最好的,而最好的容易总是与最贵的直接对应。几乎是深圳目前早教市场价格最高的金宝贝,常年人气基本都可以用爆棚来形容,候课大厅几乎满座,约课程都可能因为宝宝太多约不上,让人不得不感叹,深圳家长有钱啊!深圳家长也许不是最有钱的,但绝对是最舍得教育投资的,6个月上亲子班,收费1小时200块,有的从龙岗、宝安千里迢迢到罗湖,有的搭巴士坐地,他们擦了擦汗说:“每周上一次200块,一个月才800,没事!”经济条件相对更好、教育购买力强是否深圳家长对教育更狂热的因素之一,不得而知。但如一位刚开始上3个月亲子班的爸爸所说,“你让宝宝上了金宝贝,就等于跟别人说,看我有钱,多重视教育!”这种情况下的教育就跟书架上不堪重负的精装书一样,成为换取肯定的装饰之一。

  3 全方位发展是民主还是另一种专制?

  深圳一家五星级幼儿园万圣节晚会,几乎达到C C T V水准。家长看到自己的小孩已经有小李咏的主持范儿,小宋祖英的演唱范儿,小沈阳的搞笑范儿,一个个都很满意。每个小孩都必须唱练坐打全面精通,都必须是三栖的。深圳家长争相把孩子送到纯外语教学,至少也要有几个外教的早教班,并且强烈要求所有幼儿园都应该开设外语课,以应付全球化挑战,提早培育国际化思维。一位教育一线的资深教师形容说,现在的家长都幻想自己的小孩是十项全能,他们随时随地、每个细节都在展开攀比:孩子在穿鞋,家长忍不住督促:快点啊。孩子在做操,家长看了也要吆喝:使劲啊。当几个小孩在同一个空间里的时候,你能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谁谁谁的衣服都穿好了,你怎么还在磨蹭?”“人家都喝两杯牛奶了,你怎么一杯还没喝完?”“你看,人家洗杯子洗得多干净。”小孩要会自己穿衣服,认字要多,就连打招呼声音小了也不行。就连小S和一票明星妈妈都在《康熙来了》上承认,现在的家长都是“攀比狂”,甚至谁家小孩子见了生人打招呼比较快这一点都要比。总之,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都要培养全能人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两个原则:第一,不能比任何人差;第二,什么都不能差。

  尽管每个早教机构都说,问“学这个有什么用”的家长现在越来越少了,家长们众口一辞地表示只是希望孩子能在和同伴的互动中快乐、健康、自由地长大。但是呢?每当小朋友比老师的挥手、摇胳膊的示范动作慢了半拍,坐在他们身后的家长已经着急地要帮忙拉起他的手来挥舞。真的只要他快乐、健康、自由吗?还不是一样怕就他一个人落后了怎么办?他没有别人学的好怎么办?

  但家长们并不承认自己是在攀比,相反,深圳家长以60后、70后为主体,大多是学历之上体制和权威教养下的产物。他们往往很早就立志要以不同于父辈的权威教养,创造出民主的教养观。而所谓民主和开放,在他们看来,就是全方位发展。为孩子报名诸多培训班的家长,最强壮的理由就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与技能”。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赵卫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家长都希望小孩兴趣多样化,但实际上,过于泛化,反而没有一样能持续。没有中心兴趣是可怕的。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就已经解析过,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所有人的能力发展都有主导型,是有偏向的,如果避实就虚,只是为了适应社会而强化的能力,并非一定就是孩子本身最有潜力的方向。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学系教授于长江所说,这一代父母容易将自己追求未遂的理想让下一代承担:我的画画兴趣被应试教育扼杀,我的孩子一定要想画就画;但你自己放弃奋斗,凭什么交给孩子?另一种情况则是父母很成功,对孩子要求更高:我赚了1000万,你要赚1亿。家长们以多样化载体体现的民主,其实更像是一种伪饰的民主,父母始终未能尊重孩子的独立主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