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怎样造就感情丰富的孩子

2010-02-22 00:06 佚名

  文章出处:上海早教网

  进行依附性养育。一个能表达自己需求的婴儿往往会成长为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十分强调对婴儿发出的信号作出回应的原因。1个月大的宝宝通过啼哭来表达他对食物和要大人抱的需求。父母获得了宝宝发出的这些信号,敏感地作出回应。于是,宝宝就懂得了他自己内心的这些欲望是有意义的。他的啼哭带来了让他感到欣慰的回应。他把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从而产生了好的结果。通过接受和回应宝宝发出的信号,父母就能够对宝宝的自我表达作出判断。如果你能够通过识别宝宝啼哭之前发出的微妙信号来预测他的需求的话,你的宝宝就能学会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很少有必要用哭的办法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就会让人感到有他在身边真是一种乐趣,同时能确保父母继续对他的需求作出回应。这样,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婴儿就将成长为能够明确地判断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把它们表达出来的孩子。

  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婴儿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如果一个宝宝的生活被安排了严格的时间表,哭闹的时候大人根本不去理他,他的父母并无恶意,只是受到了“别把孩子宠坏了”的建议的毒害,那么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认为给他以照料的外部世界对他的需求是不敏感的,于是他就学会了不再提出要求。这个宝宝在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把自己封闭起来,将情感埋藏在心里。他既不想去弄清楚内心的情感到底是什么,也不愿意把它们表达出来。从表面上看,这个小家伙是一个很“乖”的宝宝,他不会让任何人感到讨厌。他让自己去适应死板的时间安排,夜里好好睡觉,有他在旁边,大人不会感到任何的不便。这样的“乖”孩子看起来好像是“非常有教养”,实际上有着成长为一个消极的孩子、一个内心愤怒而压抑的成年人的危险。另一些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婴儿在得不到回应时会拼命地哭闹,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而且总是怒气冲冲。这种宝宝会变成很难管教的孩子,他们会把这样的情感带入成年期,就像“乖”宝宝一样,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心理医生办公室里的常客(这种“乖”宝宝、“讨厌的”宝宝与性情平和、安乐的宝宝或者难带宝宝还是有所区别的)。

  应该对学步期孩子的情感表达加以鼓励。善于表达情感的婴儿和敏感地作出回应的父母能够把一个双赢的组合带入孩子的学步期。由于在第一年中宝宝发出的暗示得到了倾听和理解,到了学步期她就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学会了表达自己需求的婴儿会成长为关心自己情感的学步期孩子。一些妈妈告诉我们:“我的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这让我要很费神地去弄懂他的意思。”我们建议她们去观察孩子的眼睛。玛莎很善于阅读学步期孩子的眼睛。当她不能确定孩子在对她说些什么的时候,她能够从孩子的眼神表达中找到线索。学步期的孩子已经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对你讲些什么,而且他的眼睛常常是比他的舌头更善于表达。当你的孩子在“表露心灵”时,你应该全神贯注地观察他的眼睛,这会帮助你在突然间悟出他那些零零碎碎的话语的意思。

  要做到和蔼可亲。学步期的孩子人虽小,却有着许多需求,而他们表达这些需求的能力又十分有限。你应该帮助他们。在孩子与你说话的时候,你应该俯下身子,眼睛处在与他的眼睛差不多的高度。即使是你不明白他想要说什么,也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他说。你要对孩子做出一些身体语言的暗示(点点头、目光接触、手放在他肩膀上),让他知道你想要弄明白他的观点。如果你一时不能停下手头的工作来和孩子交流,你至少应该跟他讲讲话、用声音来和他沟通。他还没有足够地成熟,还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时候你的需求比他的更为紧迫,但是听到你和他交谈(比如:“告诉妈妈,你要什么……”),会有助于他感到你在关心他。

上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