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蒙氏教育第一人:孙瑞雪

2009-11-16 11:55 佚名

  孙瑞雪没有被沮丧打倒,一年后,她参加了单伟儒教授与北师大合作举办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培训。这次培训让她受到巨大震撼,她第一次把蒙氏教育理论与现实联系了起来。神奇的是,机会不请自来。参加完培训后,有人告诉孙瑞雪,一个房地产项目的配套幼儿园正在寻求合作。于是她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那个房地产项目的老总——中国房地产公司宁夏分公司的王爱全。她把蒙氏教育的书摆满了王总的桌子,开始细致描绘自己的蒙氏教育梦。王总被感动了,决定把这个幼儿园交给她办,而且只收很少的租金。“即便是这么少的租金我们也负担不起,办园的前两年房租一直是全免。”孙瑞雪说,“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王总,没有他就没有蒙氏教育的今天。”

  就这样,1995 年,孙瑞雪和几个朋友在宁夏银川开办了当时国内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不过,第一批只招到5个孩子。5个孩子,3个老师,孙瑞雪开始了她艰辛的办学之路。

  13年后,孙瑞雪的幼儿园已四处开花,北京开办了两所,外加一所儿童之家(指设在小区公寓里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广州开办了两所,上海开办了一所。此外,银川还开办了蒙特梭利小学。

  更重要的是,在孙瑞雪等人的引领和推动下,数不清的蒙氏幼儿园在中国各地开花,使蒙氏教育思想像一股巨浪,冲刷着无数中国早教工作者和家长。虽然,其中难免泥沙俱下,出现不少与蒙氏思想精髓背道而驰的“蒙事园”。

  “敏感期理论改善了儿童的处境”虽然媒体将孙瑞雪称为“中国蒙特梭利教育第一人”,但孙瑞雪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不一样的理解。她觉得,自己领导下的教育机构站在蒙特梭利搭建的思想平台上,结合中国自己的文化、教育主客观环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教育系统。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独特的民族性,蒙氏教育思想诞生在100 多年前,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与蒙氏当时要面对的问题大不同。近百年来脑科学、胚胎学、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学飞速发展,也给我们的探索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启发,我们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敏感期。蒙特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理论,但只提出了手口、细小事务、秩序、走、社会性兴趣这五个敏感期,没进行系统阐述,且认为敏感期基本在孩子五岁半到六岁之前就结束。我们则发展和延伸了她的理论。我们认为孩子的敏感性是从有形到无形,即从物质到心理再到精神的成长,远不止五种,有好几十种,其中的一些敏感期特性呈螺旋状。此外,存在敏感期的过程应该有16 年而不是6 年。”

  孙瑞雪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说法:人至少要到四十岁才能结束童年,开始思考人生的基本问题,比如“活着的意义”。

  她这样解释“敏感期”:儿童会在某一阶段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像探照灯一样,只照该事物,而不照别的事物,这个阶段就叫敏感期。在孙瑞雪编写的《捕捉敏感期》一书里,收录了200 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出版者称该书“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提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孙瑞雪说,人们对敏感期理论的认可大大改善了儿童的处境,在此之前,他们因不知道敏感期的存在而对孩子敏感期内的正常行为不知如何是好,给予了太多的阻止、斥责。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知道该怎么办,孙瑞雪正计划着出一本关于敏感期的框架理论的书。

  “关系的问题被我们用‘爱和自由’高度概括”在孙瑞雪幼儿园里,从来不会有铃声,因为教师没有集中授课的时间,孩子们是混龄编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在教室内或教室外活动,可自由决定要干什么。为了保证孩子们是自由的,老师们不能扮演权威和管理者的角色,而只是协助者,帮助孩子管理自己。

  孙瑞雪认为自己对蒙氏敏感期的理论进行了延伸和系统化,不过,也有人认为,从蒙氏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挑出“给孩子爱和自由”的部分大加强调,才是孙氏教育与蒙氏教育不同的地方。

  在孙瑞雪看来,即使在经过多年的爱和自由教育的今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依然普遍存在。她引用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说:“生活就是关系”,成人的很多问题都来自童年时的亲子关系。“缺少爱和自由,没被平等对待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暴力、不诚信、缺少幸福感”。生命的最大特点在于独特性和创造力,而这种独特性和创造力,只能存在于正常儿童,即在爱和自由中长大的儿童。

  除了强调爱,孙瑞雪还不遗余力地宣传要给孩子自由。她援用蒙氏的有关论述,说明孩子具有管理自己的内在结构。“过去认为儿童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容器,要靠成人的灌输,但实际上,儿童一来到世界便已经是一个精神体,需要被破译,需要透过环境转化成自我,这个自我就是儿童自我管理的一个系统。”孙说,“过去我们都是被控制长大,靠的是外力,而被控制的孩子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破坏,会失去纪律。现在我们的教育是:我不控制你,给你规则,比如,你一定不能有损坏环境、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孙瑞雪教育机构家长手册上写道:“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在行为和心理上控制孩子,不得惩罚、威胁、暗示和吓唬孩子,不得将自身的成长经验转嫁给孩子。”

  总之,要用爱的形式鼓励和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和建立秩序。

  集中承载孙瑞雪这些思想的书是《爱和自由》,目前已印了三版,被广为传播。这本书的前两版都没有经过新书书店发行,而是家长口耳相传,并作为礼物互相赠送。许多人看完书后打电话给孙老师,泣不成声,为过去的错误做法感到悔恨。一次,孙瑞雪受邀为东方爱婴的会员讲课,在场的600 个家长几乎人手一本《爱和自由》,这令她感到极其欣慰。

  爱和自由的理念在令家长们醍醐灌顶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困惑。有人无法找到爱和溺爱,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有人认为孙瑞雪把孩子对爱和自由的需要泛化了。

  一个家长质疑道:仅仅是爱孩子,让她成为正常儿童就够了吗?知识的学习、智力的锻炼,这在蒙特梭利的教育里也是唱主角的,蒙氏甚至认为只有凭借智力的活动才能建构健全的人格,可在孙老师这里,都被淡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