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 正文

由“啃老族”修炼成“小算盘” 看女人如何投资

2009-01-08 14:35 佚名

  大学毕业前,我是一个典型的“啃老族”。

家庭理财

  尽管并不属于富豪家庭,还称得上小康之家,衣食无忧,其乐融融。上学期间,父母虽然不是有求必应,但一般情况下,只要他们认为我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基本上都可以满足。比如,上大学期间,由于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需要一台计算机,父母毫不犹豫花了1万多元给我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恰恰是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让我对理财一无所知。逛街时,只要看到喜欢的衣服,我就会一古脑买回来,尽管有的衣服可能只会穿一两次;和朋友吃饭,我总是抢着买单;上班后,我的储蓄额一直是零,甚至还会寅吃卯粮,透支信用卡。

  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我结婚前。

  “小算盘”教我理财

  丈夫是我的大学同学,在学校时,他就对我的种种“劣迹”深恶痛绝。由于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使得他养成了节俭、理性的消费习惯,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小算盘”。

  在领取结婚证的当天晚上,丈夫跟我做了一次严肃的谈话。他说,结婚后我们俩就是一个家庭了,因此在收入和支出上都要有所计划和控制,要改掉以前的那种冲动型的消费习惯,学会规划和投资。他对我约法三章:第一,要有一个家庭账本,把每月的收入支出做一个登记;第二,要养成储蓄的习惯,并将储蓄用于合适的投资;第三,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要轻易“下手”,克制一下,如果第三次去依然很喜欢那就可以购买。

  刚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样的约束,但在丈夫的“软硬兼施”下,我不得不做一些改变。慢慢地,我发现了理财的奥妙和乐趣。以前我总是把一个月的收入先扣除消费和支出,如果有剩余才拿去做储蓄,事实上,能有结余的时候并不是很多。自从丈夫要求我把每个月的收入先拿出固定的数额用于储蓄,剩余的钱再用来消费后,我发现存款余额在迅速地增加。而在消费方面,我也在慢慢地摸索出一些窍门,比如每年的3月份和8月份都是商场换季打折的最好时机,大多数商品都会打到5折以下,甚至有的会打到2折,在这两个时候买一些款式大方、质量可靠的衣服是最划算的,一年下来,至少可以省出几千块钱的衣服钱。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改变的是理财习惯,收获的却是富足无忧的生活。

  投资基金出师不利

  一段“算盘生活”之后,我家的积蓄居然达到了10万元,这让我惊喜不已。这时,“小算盘”建议我拿这些钱做一些投资。正值2007年9月基金火爆的时候,饭桌上、闲聊中,基金都是中心的话题。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我决定也加入到基民的行列。尽管周围到处是基金收益翻几番的财富神话,看到5900点的高点,我有点没底,几经考虑,我选择了比较谨慎的投资方式,基金定投。没想到刚定投了一个月,股指便狂跌,从6000多点一路下探,暴跌不止。

  当2008年3月,股指大约在4000点左右的时候,我感觉这应该是一个阶段性底部,于是出手买了6万元的基金,分别配置在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上。但没想到,股指依然不断下跌。之后,按照“小算盘”的建议,在股指下跌到3500点时,我又补仓了15000元。本来想借此减少损失,但出乎意料的是,股指还是止不住地下探,这让我懊恼不已。

  前些天,当股指跌破2700点时,盘点自己的基金账户发现亏损近2万元。有点歉疚、有点不安,我对“小算盘”坦陈了自己的投资现状,没想到,“小算盘”丈夫呵呵一乐,说:“没关系,大盘总有一天会涨上去,最重要的是,在这磕磕碰碰、跌跌涨涨当中,你也已经成了一个‘小算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