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行为习惯 > 正文

怎样对付“软硬不吃”的孩子

2008-12-23 16:29 佚名

怎样对付“软硬不吃”的孩子

  2 “大人一会软,一会硬,我也不知道该吃哪一套”

  如果说前面一点是“软”和“硬”单独运用不当的话,那么这个原因就是“软”和“硬”配合运用的问题了。是的,对于孩子而言,既要讲“软”道理,也要用“硬”规则,二者如果能巧妙结合,效果当然会好;但如果二者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洋洋这样的感觉“大人一会软、一会硬”的混乱感觉。之所以会出现混乱,往往是因为大人的情绪化,大人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当心情好的时候,对洋洋的不合理行为常常“宽大处理”,说几句就好了;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对洋洋同样的不合理行为则会“狂风暴雨”一通,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原本不管是“软”还是“硬”,都是为了让洋洋懂得行为规则,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控制;但这样的“软硬兼施”,只会让洋洋觉得行为结果取决于大人的情绪,与自己怎么做无直接关系。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一致性”的问题,不仅“硬”要强调一致性,“软硬兼施”也要讲究一致性。

  3 “爸爸硬的时候,奶奶不让,我当然就不吃‘硬’的了”

  这是最通常的一个原因了,就是因为大人之间的不统一而造成孩子的行为规则缺乏。这一点很好理解,你想想看:本来老虎是很让人敬畏的,但如果被关在了铁笼子里,还有几分恐惧呢?生活中,如果爸爸在对洋洋来“硬”的,而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爷爷奶奶)却一个劲劝阻爸爸,那还能怎么“硬”呢?这其实是洋洋最得意的心底话了——“因为有‘笼子’挡着,我才不怕你呢!”

  “软硬兼施”战略

  既然明确了原因,那么“怎么做”相信大家也已经心中多少有数了。下面介绍几个具体做法,供洋洋的家人和老师参考——

  1 软要软到心底里

  所谓“软”,其真正的含义应该是“理解、包容、鼓励与引导”,具体到孩子的行为时,应该是:

  (1)要理解孩子的行为,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比如,同样对于洋洋“抢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而言,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点明”洋洋的行为需求——“老师/爸爸妈妈知道,洋洋其实并不想惹小朋友生气,只是想和他们玩,是不是?”那么,就可能“软化”洋洋的“铁石心肠”。

  (2)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以包容,给洋洋改善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急于求成。如果我们不是一下提“洋洋,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大大的红五星”,而是说“洋洋,如果你可以和嘉嘉一起玩积木,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大大的红五星”,这样会不会更好呢?

推荐阅读:孩子与父母争辩对成长有益   怎样帮孩子克服“恋乳”情结

女孩的绝佳好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