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行为习惯 > 正文

怎样对付“软硬不吃”的孩子

2008-12-23 16:29 佚名

  洋洋是个5岁的小男孩,特别调皮,在幼儿园里不是抢人家小朋友的玩具,就是有事没事招惹其他小朋友。老师跟他讲道理,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且还会大哭大闹地耍赖。有时候,老师为了激励洋洋,对洋洋说:“洋洋,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大大的红五星。”换做其他小朋友,肯定会很兴奋得点点头,可洋洋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家里有好多好多五角星呢!”在家里,更是了得,仗着有爷爷奶奶护着,不管爸爸妈妈对他多“凶”,他都不怕,而且还故意挑衅:“我才不怕你们呢!”真是个“软硬不吃”的小家伙……眼看再一年,洋洋就要入学了,这样子可怎么能行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着急,但不知怎样做才好?

怎样对付“软硬不吃”的孩子

  为何会“软硬不吃”

  像洋洋这样“软硬不吃”的孩子确实让人很伤脑筋,对他来“软”的吧,比如给他戴戴高帽子,他本来就够自以为是、不管人家感受了,再听好话,那岂不是更不可一世吗;对他来“硬”的吧,他好像压根就看透了大人的伎俩,知道自己也吃不了多少苦头,所以比大人还“硬”。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早引导,那么日后的行为将更难以规范,而且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视孩子“软硬不吃”的问题,及早给以调整。

  和所有的问题一样,要想改善洋洋“软硬不吃”的状况,首先要明确为什么洋洋会“软硬不吃”——

  1 “软的不软,硬的不硬,我当然都不吃了”

  这是洋洋“软硬不吃”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任何有效的办法都必须是“到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事与愿违。“软”并非说一车好话或者给一大堆好东西,“硬”也不是打屁股或者罚站之类的处罚。真正的“软”是软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觉得得到了所需要的,改变是聪明而值得的;而真正的“硬”也是硬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觉得不改变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改变。而对洋洋的“软”和“硬”很可能因为流于表面而变得无效——

  比如,对于洋洋“抢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而言,其真正的需求并非“故意让小朋友哭或生气”,而是“想和小朋友玩,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所以如果老师或者家长只和洋洋讲一番“和小朋友要友好”之类的“软”道理,对洋洋当然没有什么本质帮助,洋洋自然也不会或者难以听从了。

  再拿“硬”的来说,“硬”的根本性就在于“明确、严格与一致性”。所谓“明确”,就是对哪些行为合理或者哪些行为不合理,有明确的规定;“严格”,就是对违反基本规则的行为坚决地予以指正;“一致性”就是只要出现某种不合理的行为,都会得到同样的回应或处置。对于洋洋而言,这三点可能都不够“硬”:首先,洋洋的家人或者老师是不是对洋洋有一套明确的行为规定呢?比如明确地指出什么是“友好”——“和小朋友在一起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其次,洋洋的家人或者老师是不是留意洋洋的不合理行为呢,会不会常常用“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的理由自我安慰呢?还有,在洋洋出现不合理行为的时候,家人或者老师是不是大多会给以一致的回应呢,比如,只要洋洋耍赖,就不予理睬。

  请洋洋的家人和老师仔细想想,平时对洋洋的“软”和“硬”是否到位了,是否能让洋洋的心为之所动。

推荐阅读:孩子与父母争辩对成长有益   怎样帮孩子克服“恋乳”情结

女孩的绝佳好书

上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3页) 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