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孩子心声:我们需要闲书

2008-10-14 09:14 佚名

  多数家长对子女的爱,经常表现为对儿童未来命运的关心。这种关心使他们不是关心儿童当下的内心感受,而是更关心他们成人后的状况,经常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成人世界剥夺了孩子的阅读权

  案例:“一看童话,妈妈就说我在看闲书”

  10岁的佳佳是湖北省襄樊市小学4年级学生。期末考试数学考了100分的佳佳不用再去上暑假数学补习班了,但让他高兴不起来的是,不到两个月的暑假里,除了写作业,他还要读完10本中外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诗经》、《基督山伯爵》、《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沙恭达罗》……

  这些书都是当语文老师的妈妈买给他的。“他喜欢看书,但是老看些乱七八糟的书,暑假时间很宝贵,读些名著对他以后写作文很有帮助。”

  和佳佳的妈妈一样,在暑假给孩子列出名著书单的家长还有很多。然而孩子们却并不喜欢读这样的书,佳佳说他最喜欢的书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佳佳的爸爸妈妈并不知道这个尼尔斯。“我一看童话,妈妈就说我在看闲书。”佳佳一肚子委屈。

  专家观点:“孩子读的书应感性些、朴素些”

  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富仁在研究中发现,多数家长对子女的爱,经常表现为对儿童未来命运的关心。这种关心使他们不是关心儿童当下的内心感受,而是更关心他们成人后的状况,经常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甚至用只适于成年人的惩罚威胁他们。

  王富仁说,家长感到的生存压力越大,对孩子的前途就越关心,就越会强制自己的孩子更快、更充分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一个成人的要求,而不得不牺牲自己孩子当下的幸福。

  佳佳的妈妈证明了这个论断。现在单位同事闲聊时都会说起孩子读过哪些名著,“我也不能让咱们佳佳落后啊。”

  谭旭东说,“许多家长好像更希望孩子读知识性的书,而把孩子读文学书看作是不务正业。这个观点应该转变过来,因为儿童文学其实是孩子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必需品。一个从小没有接受过文学作品熏陶的人的心灵是粗糙的,是坚硬的。甚至可能是冰冷的。”

推荐阅读:重视对孩子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影响儿童智力的变量

亲子游戏

上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