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的心理,如何呵护?
C妈妈给宝宝断奶时,第一次断奶没有成功;隔一段时间又断一次奶,还是没有成功。就这样,连续断了几次奶,才总算了断了这段母乳缘。
D妈妈呢,为了能够干脆利索地做到彻底断奶,采取与宝宝暂时隔离的办法。
E妈妈则采取往乳头上抹辣椒面的办法,好歹给宝宝断了奶。
F妈妈比较细心,她为给宝宝断奶,还专门列了个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给宝宝断了奶。
以上四位妈妈的做法,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呢?聪明的父母一看就明白,前三位妈妈的做法都有问题,只有F妈妈的做法才是最好的。原因很简单,前三位妈妈的做法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不良情绪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容易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大哭大闹,或者夜惊、拒食,甚至为以后患神经症埋下种子。
因此,母亲为宝宝断奶,要像F妈妈那样,有计划,慢慢来,不要搞突然袭击。在宝宝长到6个月左右,就应该陆续添加辅食,及至断奶前的几个月里,应该逐渐引导孩子多吃辅食,甚至是成人食物,如稀粥、蛋糕等,达到吃饭为主、哺乳为辅的状态,这样就使断奶大问题水到渠成,不会给孩子留下过多负性情绪刺激。
对这样的“游戏”说不
很多人喜欢小孩的方式让人担忧,因为他们以让孩子感到害怕为乐趣。他们做出令人害怕的表情,对孩子大声恐吓:“大老猫来了!”“大狗来咬Baby了!”当孩子被吓得老实了,不敢动了,他们才感到很好玩。其实,这样跟孩子进行“游戏”,对孩子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试验揭示的道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孩子正在与小猫玩的时候,突然惊吓他一下;当他再与一小猫玩的时候,再突然惊吓他一下,如此反复多次,以后这个孩子见猫就怕,甚至见到带毛的东西都怕,而且几乎终生在心理上留下痕迹。
告诉你,孩子真的很怕
对以上那种成人的游戏,孩子是不是也觉得好玩呢?不!他们真的很害,怕,甚至为此受到惊吓。这些恐惧感对孩子的个性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与生俱来的惧怕很少,更多的恐惧感都是后天学来的。例如,从未见过狗的幼儿并不怕狗,如果大人说狗会咬人,或者他被狗叫吓了一跳,孩子就会怕狗,而且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全,以后这些恐惧感还会“泛化”,长大后见到类似狗的动物都会害怕。
许多孩子怕鼠、怕蛇、怕雷或怕黑暗等,大多是在有意无意间跟成人习得的结果。如果孩子从小怕这怕那,谨小慎微,就会造成人格缺陷,影响心理发展。所以,父母以及其他成人千万不要吓唬孩子,否则是不利于儿童心理卫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