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激发好奇心引导探索行为

2008-08-25 08:25 佚名

  1 奇趣小百科

激发好奇心引导探索行为

激发好奇心引导探索行为

  豆丁最喜欢到户外游戏了,每次外出,他总是十分活跃,对什么都好奇。每次回家,他的小兜里总是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什么树叶啊,小石子啊,树枝啊,小花、小草啊,有时候甚至还有他偶尔逮着的小昆虫。每天晚上,妈妈都会从他的小兜里清出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小东西。豆丁的这些宝贝实在是太多了,妈妈看着那些越堆越多的宝贝有些发愁了,扔了吧,有点不尊重宝宝,况且,豆丁也不让扔呢。留着吧,它又是一个负担。有一天,妈妈突发奇想,既然豆丁那么喜爱他的《精灵鼠小弟》,何不用他的这些宝贝给他新制作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呢?

  妈妈将豆丁那些宝贝小心地清洗了一番,放在阳台上晾干,然后归类整理,放在一个个小纸盒子里。某一天,妈妈把那些装豆丁宝贝的小盒摆出来,跟豆丁商量:“我们用这些东西再做一本书吧!这可都是豆丁的宝贝哦!你想想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呀?”

  豆丁一听说要做书,而且这本书跟他自己有关,也跟他那些爱不释手的宝贝有关,自然立刻响应:“妈妈,叫《豆丁的宝贝》吧!”

  “我们先写上书名吧!豆——丁——的——宝——贝,好了!现在要做第一页了。第一页你想放哪些东西呢?”

  妈妈给豆丁买过一套《我的第一套百科全书》,豆丁非常喜欢。因为有了这套百科全书作为蓝本,豆丁在制作《豆丁的宝贝》这本书时就有了参照的样板了。他甚至想到了要将他的宝贝分类。听到妈妈询问,豆丁立刻搜罗了很多树叶过来:“放树叶吧!”

  “好的!”

  妈妈和豆丁一起用胶把不同的树叶粘在笔记本的第二页上,粘完了,妈妈问:“我们写点什么呢?”

  这次妈妈想要更多地发挥豆丁的能动性,按照他的想法来写。

  “这是什么树叶?”豆丁指着一片红色的枫叶问妈妈。

  “这是枫叶,红红的,多漂亮!”

  “妈妈,那写‘红枫’吧。”

  这小家伙,还挺惜字如金的,居然概括得这么凝练。妈妈在那片红色的枫叶下面写上“红枫”两个字。

  “妈妈,还要写上‘是豆丁在外面捡的’。”妈妈遵照豆丁的旨意,又加上“是豆丁在外面捡的”几个字。

  豆丁指着另外一片树叶:“写上‘柳树叶’。”柳树叶豆丁老早就认识了,因此他没有询问妈妈,直接就报了名字。妈妈写上“柳树叶”三个字。豆丁突然又加了一句:“再写‘是豆丁在外面捡的’。”

  最后,枫叶、柳树叶、杨树叶、泡桐树叶……豆丁挑出来的好几种树叶都写上了它们的名字,并且每片树叶下面还都加了一行字:“是豆丁在外面捡的。”豆丁的树叶一共粘了三页。

  接下来,豆丁挑了一些小草小花。除了要求写上它们的名字以外,豆丁照例要求写上“是豆丁在外面揪的”几个字。不过还好,总算是换了一个“揪”字,虽然不是很书面化,不过很形象。

  继小草小花之后,豆丁又挑了一些小石子。这些小石子里面有透明的小小的石英石,那是豆丁爬山的时候,在山脚下捡的;有带着红条纹或者黄条纹的鹅卵石,是豆丁在永定河浅浅的河水边发现的;有乳白色的光滑细腻的小圆石子,那是豆丁去奶奶家玩耍时,在屋后小山沟的树叶地下刨出来的……这些小石子都有着不同的来历,豆丁对它们的印象自然也就比较深刻,因此,给它们配的文字就丰富多了:“石英石:豆丁在山脚下捡的。”“带彩条的鹅卵石:豆丁在河里找到的。”“白色的小石子,豆丁在奶奶家后面刨出来的”……

盖茨倾囊相授:好奇心非常重要     怎样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呢?     体罚教育容易导致心理畸形

父母和孩子谈性的最佳年龄

上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