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窒息后天弥补一样棒
有些孩子养育到6岁,甚至已到了小学三年级,外貌可爱,但学习成绩很差,怎么教都没用;或者爱发脾气、自控力弱,家长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还有的孩子甚至大小便也不能控制,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功能均比同龄孩子差一截。医生通过了解这些孩子的妈妈妊娠和分娩时状况发现,其中部分孩子出生时就是个“高危儿”。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高危儿”抢救技术普遍提高,设备也堪比先进国家,让原本不能存活的孩子得以保住幼小的生命。但那些胎儿期发育不良的、早产的孩子,或者母亲孕期健康有问题的、出生时体重极低的新生儿,日后生长发育遇到的健康问题,也远比正常新生儿高得多。调研发现,上海市每年出生的10万左右婴儿中,由高危妈妈所生的占5%;胚胎存在问题,如早产、低体重等,也占到5%。因此,上海每年有1万左右高危新生儿诞生。
我国每年出生2000多万新生儿,其中发生窒息的占5%-10%,有些地区高达20%,而重度窒息儿以后发生伤残的比例高达30%。还有些孩子在胎儿期曾受到轻重不等的神经系统损害,出生后可发生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和脑功能障碍,大大影响生活质量。此外,脑瘫儿童也逐年增加。
上海市2005年调查了4095名一至六年级的学习障碍者,发现其中四分之一多有高危出生情况。我国1997年调查1-6岁儿童脑瘫发生率,发现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是正常足月儿的25.16倍。在国外,据2007年12月荷兰最新报告,对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随访至19岁,发现有12.6%19岁时存在认知或感觉神经功能方面的问题,31.7%到19岁时既未就业也未上学,是正常儿的3倍。
早期干预可跟上正常儿童
那么对“高危儿”,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
儿科医院张国庆和邵肖梅等专家,对2001-2004年新生儿重危室(NICU)抢救存活的210例早产儿,随访监护和早期干预至1岁。结果表明,在家长积极合作下,尽早给予丰富的良好环境刺激及进行各种功能训练,能促使“高危儿”受损的脑细胞逐渐康复,他们完全有可能跟上正常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
为什么早期教育能有效地防治“高危儿”智力低下呢?因为未成熟脑的可塑性强,代偿能力最好。代偿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研究证明,只有在生长发育早期,局部细胞损伤后可由邻近细胞代偿,但过了一定敏感期后,缺陷将成为永久性的。北京有个女孩出生时,由于产程过长造成窒息,导致了缺氧性脑病,后来发展成颅内出血,虽然及时抢救保住了生命,父母仍为她的前途担心。幸运的是,协和医院儿科鲍秀兰教授为这个女孩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婴幼儿早期行为干预的计划,经过三年努力,使孩子受损伤的大脑得以恢复,达到了正常儿的智力体格发育标准。一个反面的例子是1920年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玛拉,她出生不久就被狼叼走,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已不存在人类的智慧。专家收养了她并给予各种训练,但直到6年后她才能直立行走,死时17岁,仅具有2岁孩子的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