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重症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那么,手足口病潜伏期会传染吗?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为3-7天,且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患儿可突然咽痛、发热,体温多为38℃左右,类似感冒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很快在口腔颊黏膜、齿龈、舌和腭部出现小疱疹,继而破溃形成小溃疡,状如口疮,有明显灼痛。1天至2天后,手足远端出现芝麻或米粒大小、灰白色不透明、圆形小水疱,数量达数个或数十个,呈离心性分布,不疼,不痒或有轻度痒感,皮损分布在手掌、足底、臀部、腋下等处,3天至5天后,液体吸收萎缩,干燥脱皮。重症患儿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主要以夏季与秋季高发。本病常常在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在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可能发生集体感染,比如学校、幼儿园等。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居多,本病每隔2-3就会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口腔内,不过家长们要注意病毒还可能会侵犯心、脑、肾等器官。在本病的发病期要进行严格监测,如果出现高热、感染等症状时要警惕心肌炎的发生。近年来发生无菌性脑炎疾病也多见,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2岁以内的患儿中。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精彩推荐:
手足口病潜伏期 | 什么是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发病原因 | 手足口病症状 |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 手足口病严重吗 | 手足口病诊断 |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 手足口病治疗费用 | 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 手足口病的危害 |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 手足口病的预防 | 手足口病吃什么好
展开全部陈祖辉医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硕士导师
郑燕霞
广东省中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