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听力发育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父母的护理习惯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护理宝宝听力的方法对了,宝宝的听力便可健康发育,反之,如果父母日常生活中错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操作,这将会大大危害宝宝的听力发育。
让宝宝拥有正常的听力的五大正确的做法
1、喂奶时,最好让宝宝采取半坐位
在讨论喂奶姿势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小耳朵里面的秘密:宝宝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个小管与鼻咽部相连,叫作咽鼓管。
平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但是当宝宝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为了维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由于小宝宝的耳部尚未发育完善,咽鼓管还比较短,而且位置低而平直,如果你横抱着宝宝喂奶、让他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奶瓶竖得过直等等,都容易造成宝宝呛奶,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正确的喂奶姿势是:如果是坐着喂奶,应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坐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一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些;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2、给宝宝清理耳垢需要去医院
前面我们说道,如果耳垢比较少的话,不需要清理。但是,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形成了团状,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清理。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为这点儿小事跑医院很麻烦,于是就自己给宝宝弄起来了。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是因为一般家庭中都没有耳灯,父母往往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这样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二是因为很多宝宝还没学会合作,可能会乱动;三是一旦在挖耳的过程中,不小心有外力撞击,比如旁人经过不小心碰了妈妈的手等等,有可能会捅破鼓膜。
而医生可以通过耳灯或者反光耳镜直接观察耳道内部的情况,耳垢较多时,可直接用棉签或医用镊子取出。当耳垢已经形成耳垢石很难取出时,医生还可以选用滴耳液软化耳垢。软化的耳垢会从外耳道排出,也很容易清理。
3、呼吸道感染后,询问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
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不过,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会发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已经消失后,父母还需要关注宝宝是否表现出中耳炎的症状。另外,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4、宝宝患了感冒、中耳炎时,不要坐飞机
在孩子身体状态很好的情况下,乘坐飞机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通过吃奶或者吸吮安抚奶嘴等方法来减轻耳部的压迫感。但是在宝宝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时候,最好不要坐飞机。因为这时候咽鼓管处于一种水肿的状态,会加重对耳部的压迫。
5、不要让宝宝长时间戴耳机
有些父母感觉MP3很时尚,于是也想让小宝宝“享受”一下。但是,因为宝宝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可能控制不好音量。如果音量很大的话,对于宝宝的听力是有损害的。另外,耳机的耳塞直接被塞到耳朵里面,声音直接刺激鼓膜,然后通过鼓膜来传导,时间长了,鼓膜很容易疲劳,也容易造成听力下降。所以,在让宝宝听音乐、听故事的时候,最好还是采用外放的方式,而且音量不要过大。
让宝宝听力受损的5大误区
误区1:孕期近距离、大音量的音乐胎教
有些准妈妈为了在胎儿期就培养宝宝的音乐细胞,买了许多胎教音乐磁带,每天开大录音机的音量来听,有时甚至干脆将录音机直接贴在肚子上,以为这样能让胎儿听得更清楚。等宝宝出生后,经医院听力测试后才发现,宝宝的听觉神经在胎儿期就已经受到了损伤。
应对方法:音乐胎教对胎儿是有好处的,但由于胎儿大脑、神经发育都非常娇嫩,准妈妈一定要正确选择胎教音乐、控制好音量。音乐胎教应在胎儿3个月之后才开始,在较大的空间环境中进行;录音机或音箱不要离胎儿太近,音量适中;挑选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如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双钢琴奏鸣曲》,避免交响乐、摇滚乐和迪斯科音乐等刺激性的音乐。
误区2:为保持耳部清洁,经常给宝宝挖耳垢
为了保持宝宝耳朵内部清洁,有些父母会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或是小发夹等物,在宝宝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碰撞,就会造成宝宝耳道深处的鼓膜受损,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此时,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引起感染,使宝宝的听力受损。
应对方法:父母不需要经常给宝宝挖耳垢。保持宝宝耳朵的清洁,可用湿毛巾简单擦拭外耳,正常情况下,耳垢会自行脱落出来。如果宝宝的耳垢实在太多,以至影响到了听力,还是带他去医院请五官科医生处理比较妥当和安全。
误区3:随便给宝宝买发声玩具
现在,很多父母、亲戚朋友都喜欢给宝宝买发声玩具玩,因为这类玩具往往比普通的玩具更吸引宝宝。不过,现在很多发声玩具的音量过大,简直成了噪音,如果把它们长时间、近距离地放在宝宝前面,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应对方法:在给宝宝买发声玩具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能够调节音量的玩具,并且注意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商生产的有品质保证的发声玩具。买回来之后,即便是可调节音量的玩具,也要控制宝宝玩耍的时间。
误区4:生活环境嘈杂,父母未重视
宝宝周围的生活环境过于嘈杂,比如宝宝家临街,每天车水马龙的,父母却没有安装必要的隔音措施;邻居家在装修房子,时不时传来刺耳的电钻声,父母也没有及时保护好宝宝的耳朵;父母喜欢抱着宝宝一起看电视,且将音量开得很大,时间一长,宝宝的听力就会受到损伤。
应对方法:应让宝宝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比如电视、音响、机器声等。如果是临街的房子,要给宝宝的房间换上密封性更好的窗户和门;当邻居家在装修时,最好给宝宝佩戴保护耳朵的耳塞,以避免高分贝的噪音损伤听力。
误区5:大意造成的耳疾和外伤
通常宝宝会由于感冒、哺乳姿势不正确等原因而引发中耳炎,严重的话就会影响听力;有时宝宝淘气,父母一时冲动打宝宝的巴掌,一不小心打到耳部,也可能造成鼓膜破裂而影响听力。
应对方法:增强宝宝的抵抗力,避免感冒;喂奶时妈妈要注意姿势,避免奶水流入宝宝的耳道;宝宝淘气时,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揪宝宝的耳朵,更不能打耳朵附近的部位。
你好。冬天宝宝上火,但部分是因为环境中干燥,而体内缺水所致。建议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不吃药,而通过补充水分,以及多吃蔬菜水果来调节。只要身体内的水分增加了,新陈代谢自然加快,所以很多的火气和毒素也就会被排除体外。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足月新生儿耳壳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疖肿。由于新生儿的骨骼未发育完全,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较剧烈,新生儿就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抱哄均无效。总之,如果新生儿常常哭闹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只要治疗得当,此症愈后良好。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所需药水,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操作步骤:操作者洗手后,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壳,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屏,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婴儿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37.7℃为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壳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绑定手机
绑定手机号用来登录和找回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须为8-16个字符的字母数字组合
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绑定成功
现在您可以畅游太平洋网络旗下的所有网站
3s后窗口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