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宝宝同样有可能患上。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有没有中耳炎呢?中耳炎患者应该改掉哪些坏习惯?感兴趣的朋友快来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来说,婴儿远较成人易患耳疾。因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咽鼓管仅为成年人的一半长,而且管径粗,位置较水平,管口常呈开放状。因此,鼻咽部细菌及分泌物容易经过此管进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例如,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正确的喂奶方法是:抱起婴儿喂奶,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
1、坚持合理治疗
中耳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当症状有所好转后,也不可自作主张减少或停用药物中止治疗,否则很有可能使疾病转为慢性或加重,对康复极为不利。
2、积极防治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中耳炎的主要因素,所以当感冒发生,特别是有鼻塞时,应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3、合理生活饮食
尽量少吸烟,少饮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便于传染感冒的场合,都有利于耳咽管和鼻咽健康,可以有效预防中耳炎的恶化。
4、保持口鼻清洁
中耳炎患者尽量在安宁的环境中调养,暂不能吹气球和笛子等,经常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不要用力过猛,保持鼻道耳咽管畅通和清洁对中耳炎的康复很有帮助。
5、严防耳内进水
慢性中耳炎有穿孔的患者尤其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在洗澡时可用耳塞堵住耳道,如果水不慎进入耳朵,可以侧头跳跃,也可以用吹风机吹干。
6、术后定期检查
手术后的中耳炎患者,仍要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有无复发迹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应特别留意是否有恶臭、耳漏、听力减弱症状产生,这些都提示需要再次手术。
精彩推荐:
中耳炎如何诊断 | 什么是中耳炎 | 患中耳炎的原因 | 中耳炎的症状 | 中耳炎怎么治疗 | 中耳炎吃什么药 | 中耳炎有什么影响 | 如何预防中耳炎 | 中耳炎不能吃什么 | 中耳炎偏方 | 中耳炎严重吗
展开全部左文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 妇产科 主任医师
李洁玲
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