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小鱼际定于穴位,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的屈伸旋转为主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叫揉法。揉法可以起到和气血、疏筋络、消肿止痛、祛风散热及理气消积的功能。因揉法比较和缓,舒适,宝宝最易接受。通常,顺时针揉为补,逆时针揉为泻。
爱心提示:
1.揉法的特点是“肉动皮不动”。因此,用力宜重些,要带动深层组织运动,但不要在皮肤上摩擦。
2.揉时力度适中,频率为150次/分为宜。
六、掐法
拇指垂直用力,或用指甲垂直切入穴位或皮肤,称掐法。掐法属强刺激手法,有痛感,常引起患儿啼哭,一般用于高热抽风,双眼上翻。具有发汗、退烧、止抽作用,也可用于胃痛、腹痛、呃逆、夜啼等病症。
爱心提示:
1.该手法非急救重症,一般不采用。
2.用拇指指甲垂直向下切入皮肤,动作要快、狠、准,但时间不能过长,同时不能掐破皮肤。
七、捏法
用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的前半段,然后顶住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法或俗称“捏脊”。捏脊能够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如消食、止泻、健脾胃等,成人也可经常采用。
爱心提示:
1.捏脊时提拿皮肤很重要,提拿过多则手法不易捻动向前;提拿过少,则易滑脱不前。
2.操作时动作一定要流畅,不可间断,一般由下至上。
3.操作时可捏3下,提拿1下,一般操作4遍即可。
相关推荐:秋冬严防“口角炎” 家长要重视婴幼儿哮喘 剖析小儿贫血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