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体重相比,婴儿的身高(身长)变化相对稳定,急性疾病等问题不会影响到身高。如果身高生长出现缓慢,说明存在问题的时间较长。一般来说,孩子身高长得慢,家长最先怀疑的是孩子缺少微量元素。实际上,这种情况应该与微量元素无关,首先应该考虑与喂养有关。
应该注意几点:孩子进食的数量、种类、性状,以及消化吸收状况,再有是否存在异常丢失(比如,过敏、先天性疾病等)。对于不到2岁的孩子最好能够保证每天至少400毫升配方粉,再有保持3次固体食物,注意食物性状。
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得高,但身高还受到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早期生长过快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会是大高个儿,反倒意味着孩子今后出现肥胖的机会明显增加。除遗传因素以外,后天的喂养和运动也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家长不要为了想让孩子长高就给孩子喂养过度。
婴幼儿颅骨发育与头围
婴儿出生后头颅骨不像成人那样已融合成一块,而是由多块骨骼组成的,每块骨骼间存有缝隙,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出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婴儿的颅骨都处在没有融合的状态,细心的家长可以摸到骨缝或轻度颅骨重叠。有的孩子头顶上会出现一道颅骨凸起,那是分娩时形成的颅骨重叠,随着长大会自然消失。
多块骨骼交界处存有菱形区域,称为囟门,分成前囟和后囟。后囟小,一般会于生后3个月生理闭合;颅缝一般于生后6个月闭合;前囟较大,一般会于生后18~24个月闭合。囟门过早闭合不利于大脑的发育。
前囟能够反映大脑的一些问题。当颅骨内压力过高时,可以看到前囟膨隆;当颅内压力过低时,可见前囟凹陷。引起颅内压力增高的可能是剧烈哭闹、脑炎或脑膜炎等;引起颅内压力减低的可能主要是脱水。在前囟闭合前,每块颅骨间的骨缝还存在。判断前囟是否小或闭合前,应检查颅缝。囟门闭合后,意味着多块颅骨融合成一个头颅骨。
经常会有家长关注孩子的囟门闭合情况,担心囟门会过早闭合。其实,评定婴儿头颅,不仅要测量前囟,还要关注颅缝和头围。观察头围增长最为重要。只要头围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头围指头的最大围径,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只要头围平稳正常增长,就会间接反映大脑发育正常,不用担心在何水平。头围过大或突然增长过快并不正常,有可能是脑积水或脑肿瘤;头围过小或者不能正常增长,有可能是脑发育不良或小头畸形。
出生后婴儿不够对称的头型需要经过数月才能逐渐恢复正常。判断婴儿大脑发育必须结合头围、前囟、颅缝的测量,加上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不要仅依其中某一项断然判断婴儿大脑发育,比如:前囟门过小等。只有全面评估才可了解婴儿脑发育。
婴幼儿乃至成人,头围与身高、体重的关系不一定成同比例。体重最容易变化,疾病时会下降,好转后快速回升。身高变化相对稳定,急性问题不会影响到身高。如果身高生长出现缓慢,说明存在的问题时间较长。头围只要平稳增长就是正常,不用担心在什么水平,但头围增长过快并不正常。
婴儿的头形
出生后头1年内,婴儿的头生长非常快,随着颅骨的生长,其形态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此,将婴儿反复置于某一特殊体位,会压迫局部的颅骨使之变平。与儿童和成人不同,婴儿还没有固定的头形,其头形——颅骨形态的变化范围和变化速度是令人吃惊的。
在出生之前,婴儿的颅骨经历了以下变化:接近分娩期的几天或几周内,婴儿将头朝下、慢慢地降入妈妈的骨盆内,颅骨也就慢慢地适应了妈妈骨盆的形状。继之,出生过程也会对颅骨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即使剖宫产也是如此)。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新生婴儿的头都是尖状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颅骨塑形。
出生后,婴儿的头型会受到睡眠姿势的影响。婴儿经常以同一体位睡觉时,着床部位的颅骨会受到头部重量的压迫,如果头部位置不定时变换,反复受压部位的颅骨就会变扁平。
家长可以利用婴儿颅骨的这种特点,通过调整孩子的睡眠姿势,来塑造符合自己审美观的头型。孩子趴着睡觉,总是侧头,今后脸可能相对较窄,头的前后径相对长;如果总是平躺着睡觉,今后脸相对宽,头较平。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即可。
如果婴儿的睡眠姿势比较固定,家长就需要注意了,是否与“斜颈”有关,应该从颈部检查起。
婴幼儿骨骼发育
经常会被家长问及孩子的骨密度不足是不是因为缺钙。对婴幼儿来说,骨密度反映生长速度,与缺钙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