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正文

智力成长:母教胜于父教

2007-10-14 17:28 yexiaofeng

母亲在为儿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不仅要教育孩子具有积极的上进心,还要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注重培养他们具有健康、坚强、善良的品格及道德修养。

为了让子女成材,母亲应该有的放矢地将困难、挫折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经受艰苦的磨炼,培养他们的勇气、毅力和独处能力。不要忽略他们的情感需要,自觉尊重他们的人格,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

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注重人生观、道德观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具备善良、勤劳的品德,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以及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优良品质。

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操。总之,作为母亲,不仅担负着养育儿女的使命,而且还要培养儿女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这些都是传统母教中的精华成分。

这种优秀的教育方法甚至传入国外,尤其被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所接受,在现在韩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还有“孟母三迁”的文章,日本有些大街上挂着的并非商业广告,而是“效孟母三迁”之类的公益标语。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点就是家庭教育。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母亲往往作为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早,也最直接,通过亲情关系对孩子施加道德影响也最容易、最有效果。

事实上,古今中外,无论尊贵至帝王将相,抑或贫贱如渔夫牧童,无不是从小受到母亲的抚养教育。因此,在我国古代,母德、母仪和母教成为“齐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古代的母教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完善了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如何教育好未成年的独生子女,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准,是当代母亲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吸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充分重视母亲的教育作用,将母教中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精彩推荐:入园前,训练宝宝自理  宝宝教育的“泡菜”效应  和宝宝说话五大注意事项 

    母婴交流有助于宝宝智力

  婴儿期的宝宝和妈妈接触最多,日本医学博士高桥二郎对始于母婴间的4种交流,进行了研究,发现母亲对宝宝吃和睡的照料也是发展他智力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章

生完孩子的头两年,看完请别哭…

万名三甲医生 用心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胎儿每周发育过程图

你是合格的妈妈吗?10道题目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