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物的朋友都知道,宠物不能常常被关在笼子里,除了饥饿的时候要给它吃饱之外,还要多跟它们一起玩耍,多陪伴它们。这是一个双方的互动过程,能给彼此带来快乐和满足。而这个简单的过程恰恰是一种爱的体现,人和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与人之间呢!父母该怎样让宝宝在年幼时获得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呢?
无所不在的爱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爱。当然,每个人也应当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爱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爱自己周围的人们。
一个在没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极有可能不懂得如何去爱与被爱。于是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寻求另一种东西来填满心中的缺失。它们可能是金钱,可能是酒,毒品,也可能是一个人。长期如此,便会沉溺其中,比如沉溺于罗曼蒂克的爱情。没有爱的童年造成了“沉溺”的心理疾病,还造成他们成年后人生道路的坎坷。
父母是爱的引导者
既然我们知道了爱的重要性,就要对宝宝进行爱的感染和教育。宝宝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爱的,“爱”同样需要专门的教导,而父母则是担当这一“教程”最好的老师。家庭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称默化的力量,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宝宝对爱的感受。
如果宝宝能够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在幼年时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那他长大以后就会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待人处事。但是,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那么他在长大成人后,就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交往时矜持、不自然,工作时拘泥、难于创新,很难和同事、朋友相处等。
如何给宝宝提供一个有爱的环境?
1、给予适当的疼爱
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父母不要娇宠溺爱,也不要冷落他。如果处处给孩子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这种过分溺爱的行为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从而恃宠而骄,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另一方面,也不能冷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又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和关爱。
2、不要让物质代替家长的陪伴
有的父母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环境,以此来表示对孩子的爱。但父母应该明白,再多的钱,都不能代替对孩子的陪伴,代替不了与孩子在一起时让孩子体验到的爱。因此,父母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使他们成长的路上不留阴影。
3、共同参与劳动
一家人要做到互相关爱,分工劳动,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必须是相互合作的,合作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好,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让宝宝懂得沟通协商对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分工则可以让宝宝明白每个人在自己位置的任务,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4、互相赞美良好的表现
一家人还要互相赞美良好的行为表现,运用礼貌语言和幽默。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宝宝也不例外。家长在适当的时机要对孩子给予表扬,如:当爸爸或妈妈中的一个带着孩子做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时,另一位不妨就欣喜地说:“好样的!来,爸爸(妈妈)亲你们每人一下!”反过来,宝宝以后也不会吝啬对他人的赞美。父母不要小看在宝宝面前的亲情表露,正是你们在宝宝面前亲切自然的感情流露,才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健康。
5、让宝宝多与外界接触
一家人可以经常开故事会、朗诵会、运动会,表演各种节目,还可请亲戚、朋友、小伙伴来家里玩,尽情享受亲情和友情。这样宝宝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所应该建立的感情联系,并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当孩子逐渐长大,还要教给他怎样用钱,怎样节约,怎样存放,鼓励他买书和智力玩具,援助他人等,要让孩子在懂得爱自己的前提下学会爱周围的人和事。
6、对孩子的过失要宽容
孩子的错误,需要父母的管教,也需要父母的包容。如果只是一味指责孩子的错误,没有宽容孩子错误的态度,就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已经不存在,对改正错误的信心也会随之减弱。父母只有宽容孩子的错误,才能让孩子体验到爱的存在,才会下决心改正错误。
亲情、爱情和友情都是爱的一种体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渴望爱与被爱,这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理和心理需要,所以我们每个父母都要以实际行动给宝宝的心灵以爱的滋润。这样宝宝就能在有爱的环境下真切地感受到爱与被爱,并明白其中的真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