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 > 性格心理 > 正文

1岁前宝宝秩序感建立的4个重点

2012-02-24 16:48 佚名

  什么是宝宝的秩序感

  如果妈妈每天下午4点左右都会带着12个月左右大的宝宝到小区花园散步,用不了多久,虽然宝宝还不明白时间概念,但是差不多到了出门的时候,他就会要求出门,或者干脆自己往外面走了。这是“有规律的行为和生活”带给宝宝的秩序感。

  根据1岁前宝宝秩序感建立的4个重点,设计了一组生活游戏,供爸爸妈妈参考。

  宝宝的秩序感游戏

  建立宝宝秩序感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4岁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宝宝从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变化和规律中,习得秩序。如果这种秩序感被打乱,宝宝可能会变得情绪不安且容易发脾气。无秩序性在人生命的初期,不仅会影响“规则意识”的学习,还会因为缺乏安全感和有不确定感而引起情绪障碍。

  婴儿从出生时就具有对秩序规则的敏感,熟悉的环境、整洁的房间、固定的看护人等等都能让他们对秩序和规则产生感受。1岁前宝宝秩序感的发展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琐碎事情的安排上,如睡觉、饮食、游戏等,有序的生活安排会让宝宝感受到安全踏实,情绪更加稳定。

  1岁前宝宝秩序感发展的重点

  ◎睡眠的秩序;

  ◎饮食的秩序;

  ◎游戏的秩序;

  ◎生活的秩序。

  小小思辩:

  给年龄这么小的宝宝建立秩序感,和宝宝讲规则,会不会用条条框框束缚了他,扼杀了宝宝的创造力呢?

  这里所讲的“秩序感”并非要求父母严格地控制宝宝的生活作息和日常行为,更不是刻板地要求宝宝遵循某种行为规则,而是鼓励宝宝对有秩序感的生活产生愉快的期待,使他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慢慢适应符合年龄的秩序,使宝宝能更容易融入社会环境。

  组合游戏一(帮助建立睡眠秩序)

  白天与晚上(1~6个月)

  活动方法:

  1.宝宝晚上睡觉时,周围保持适当的安静,卧室关灯或只开夜灯。睡觉前,将宝宝放在小床上,亲亲宝宝:“晚上了,关灯了,宝宝要睡觉了”,可轻轻做一下按摩,帮助宝宝入眠。

  2.宝宝白天睡眠的时候,睡房保持半明状态(打开部分窗帘),让宝宝感受白天跟夜晚的不同。宝宝睡醒了,抱起宝宝:“看,天气多好,太阳公公跟宝宝打招呼了。”

  你知道吗?

  * 白天和夜晚的变化,可让宝宝很具体地感受时间的不同,逐渐地调节生物钟。

  * 让宝宝的日常生活接近常态就可以了,不必过分强调安静或光亮。

  * 切忌把宝宝抱在大人怀中摇晃着入眠,这会妨碍宝宝形成独立的睡眠习惯。

  睡前仪式(4~12个月)

  活动方法

  1、睡觉前,和宝宝一起把玩具收起来。

  2、最好让宝宝看着你替他铺床。

  3、和宝宝一起把灯关上,“关灯了,睡觉了”,然后让他躺在小床上。

  你知道吗?

  秩序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父母的引导。大人发出睡觉前信号,建立睡前仪式,其实就是提供了睡觉的暗示给宝宝,这会更有利于宝宝控制兴奋感,产生睡意。

  秩序感的作用:宝宝出生时身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物钟就是一种秩序感。睡眠是宝宝成长中的重要内容,爸妈要重视有目的的引导,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作息困扰。

  组合游戏二(帮助建立进餐秩序)

  在哪里吃?(3~6个月)

  活动方法:

  1、给宝宝喂母乳或奶粉时,离开小床,选择一个大致固定的位置,最好是餐桌边。

  2、先跟宝宝聊一聊,逗一逗:“宝宝饿了吗?宝宝在餐桌边吃奶啰!”一来让奶不至于太烫,二来让宝宝有一个延迟满足的机会。

  你知道吗?

  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让妈妈从容不迫地照料宝宝,同时也会带给宝宝心理上的舒适与安全。有些宝宝会边吃边睡,你不能任由宝宝含着乳头睡觉,既影响睡眠,也影响进食。

  餐前仪式(6~12个月)

  活动方法:

  1.将宝宝爱吃的食物,如面条、条形蔬菜等加工成宝宝可以用手抓着吃的条状,烧熟后,凉一凉,摆到矮一些的餐桌或茶几上。

  2.“宝宝吃饭了”,第一步:一起关电视;第二步:一起洗手;第三步:一起坐到餐桌旁。

  3.每次给宝宝一小点食物,让他和大人一起吃饭。

  你知道吗?

  * 尽量鼓励宝宝自己吃饭,不要怕宝宝弄脏餐桌;

  * 大人提供的帮助太多,宝宝不好的进餐行为未被制止,大人有不良的进餐榜样等,都可能造成宝宝今后的“吃饭难”;

  *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适当控制进餐时间,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

  秩序感的作用:良好的用餐习惯包括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卫生习惯;吃饭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餐前准备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的好习惯等等,这些需要大人引导。当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秩序感的建立而成为习惯时,约束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行为。

上一页 余下全文>>(共计2页)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