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正文

羊城医改——宣传政策财政三管齐下

2012-01-19 09:40 佚名

  看病首选社区医疗中心报销70%,首诊不在社区医院不给报销

  何时看病不再苦等?这是人们对医改的期望。羊城晚报记者在东莞基层采访时发现,当地实行的“社区首诊制”效果明显,看病首选社区,70%报销,离家近,又不用排队,人面熟,服务到位。居民感叹,这次改革后医疗条件确实变了!

  已是傍晚六点,天快黑了,刚从工厂下班的东莞市寮步镇的林女士,背着女儿来到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女儿有点发烧,医院里人不多,林女士不用排队,直接找到了医生。女儿只是伤风感冒,拿点药回家吃。只过了短短几分钟,林女士就背着女儿往回走了。

  “共花50多元,社保实时结算,我只给15块就行了。”林女士感觉很轻松、很满意。

  而在东莞医改之前,附近居民生病只能去私人诊所,或去城区的大医院,贵是显然的,一般一次要100多块。关键是去大医院要排队,自己赶着上班也没时间。“就算是休假不上班,排队看一天病也挺累的,没病都感觉有病了!”

  推行新医改后的东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由政府投资兴建。这里环境整洁干净,设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抢救室、输液室、X光室、防疫室、康复室和妇幼保健室等。看小病需要的设备,基本上都有了。

  林女士说,现在他们看病自觉首选社区。刚开始时还有些不相信、不习惯,后来来看的人都说不错,就来了,然后就形成了习惯。

  另外,政府还有个明确的引导机制,就是“社区首诊制”,在这里看病能够报销70%,首诊不在社区医院不给报销。如果是大病,会向上级医院转。

  林女士说,只要能在社区医院看好的病,她们根本不考虑再去大医院。

  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医改后人均费用为38.11元,报销后只需出10多元,因此得到患者的信任,就医人数不断上升,目前有近30%患者首选社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解决。

  模仿“名校办民校”模式,让社区医院和大医院挂钩

  为何社区医院少人去?省人大代表刘金保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医院欠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没有好医生,群众不放心。他建议社区医院要和大医院联手发展,大医院的名医下沉到社区去。

  刘金保说,这几年政府投入了很多,社区医疗硬件逐渐上去了。但其实软件更重要,很多发达地区的区县级医院,硬件比广州最大的医院都好,但病人还是希望到广州来,原因就在于医疗服务平。“所以今后几年,即便把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都提上去,如果没有软件实力的跟进,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队伍,老百姓仍然不买账,仍然排着长龙去挤大医院。”

  刘金保建议今后模仿“名校办民校”的模式,让社区医院和大医院挂起钩来。让每个三甲或二甲医院负责10个或20个社区医疗机构,对他们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并且大医院每周定期安排医生到社区医院巡诊。“比如钟南山院士,如果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到社区去坐诊,我相信一定会有老百姓去看病。这就分流了大医院的求医者,缓解看病难问题。当然,病人需要转诊的时候,就转到他们那里去。”

  落实社区医疗机构的编制和待遇,建议患者首诊不在社区社保不报销

  这几年广东城市社区医疗建设进展很大,为何缺乏对市民的吸引力?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院长王家骥认为,主要是政策引导机制缺位。国外的政策是,首诊不在社区社保不报销,而目前广州等城市的医保政策是不同层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报销比例只差10%,政策吸引力不大,市民仍然有病就去大医院。

  比如在广州,大医院的强势地位非常明显,社区卫生机构大多生存艰难。“没有政策引导,让市民主动放弃去大医院是很难的。双向转诊也流于形式。”

  另外,王家骥说广州发展社区医疗配套政策未能全面落实,比如编制,全国平均水平是每万人8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浙江达到12-16个,广州是7.5个。待遇也没很好落实,同城大医院医生每月近两万元,社区医生三千元,谁愿留在社区?

  王家骥说,要注意差异化定位,大医院是要提供大病医疗和住院医疗,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小病,并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健康意识和观念的教育与引导。如果老年人就诊不便,社区医生要上门服务。

  王家骥强调,东莞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公办为主,政府出资建设和运作,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是一步到位的好办法,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给大医院办,难以摆脱以看病赚钱为主的旧模式,成了大医院设在社区的小门诊。”

  “政府也不必担心这种模式投入过大。”王家骥说,除初期有较大投入外,后期运作中只要做到严格的人员与机构准入、首诊在社区及良性的监管与激励机制,可做到收支平衡。

  2004年一位法国卫生官员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得知这间医院年门诊人次135万,而这样的医院广州有十几家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的社区卫生体系不够健全”!

  而今省人民医院和中山一院的年门诊人次已破400万。

  这几年的省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和委员提出,要办好社区医疗,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解决,如今城市的社区机构都已建起来了,但市民主动去社区看病的仍然较少,大医院依然日日爆满,大城市看病难依然存在!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珠江医院院长、省政协委员曾其毅也指出,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确需要加强,并提议建立全省医疗互助网络平台。

下一页 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