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维生素K1注射液可致严重过敏
12月26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生和患者关注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记者从京城部分医院了解到,该注射液主要用于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并非儿科常用药。
维生素K1注射液是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2004年1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93例,其中过敏性休克328例,严重过敏是维生素K1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分析显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超适应症用药、超剂量用药、不适宜的给药途径等,加大了维生素K1注射液安全风险。
国家食药监局提醒:
1、医务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维生素K1及注射液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在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药并进行救治。
2、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维生素K1注射液的适应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3、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增加不良反应描述,尤其是严重过敏反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实施主动监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保证用药安全。
医院:维生素K1是新生儿常用药
据空军总医院相关人士介绍,维生素K1主要用于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但这种针剂并不是我们医院的常用药。”
协和医院儿科主任王丹华教授则介绍说,该针剂是新生儿的常用药,凡是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都会注射。“颅内出血对新生儿有致命伤害,轻则脑瘫,重则危及生命,因此会给新生儿注射,以预防颅内出血。”她表示,农村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常易缺乏维生素K,“母乳中的这种维生素非常少,所以在新生儿出生42天的身体检查中,如果问明是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下,医院还会为其注射维生素K1。”
王丹华表示,从多年使用情况来看,该院从未发生过一例因注射维生素K1而导致新生儿过敏的情况。她同时介绍,成人的出血性疾病也会用到该注射剂。
在谈及该注射液的使用时,王丹华有些许无奈,因为在多年前有维生素K1口服片剂,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同样很理想,“但是药片太便宜了,100片才1块多钱,厂家因此停产。如果有口服药,何必打针呢?”
至于协和医院是否会继续使用该针剂,王丹华表示,目前还未接到相关通知,但会尽快了解情况,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知识链接:
小儿药物过敏危害大
小儿药物过敏也叫小儿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由药物引起的这种情况就是药物过敏。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详细】
小儿药物过敏的常见症状有下面几点:
1、固定性红斑型
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约疹。
2、红斑性发疹
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3、荨麻疹型
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常见药物力青霉素、痢长、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4、大疱表皮松解型
为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也是小儿最严重的皮肤病之一。一般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皮疹往往初发于患儿的面部、颈部及胸部,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红色至暗红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内皮疹发展全身,部分红斑中央出现小水,本病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嗜睡及心肝、肾等内脏伤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小儿,若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肾衰或脑出血而死亡。此型药疹较常见的致敏药物为安痛定、鲁米娜等。
下一页:宝宝药物过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