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即肉夹膜)食用味道更佳。
类别:风味名小吃
主要原料:面粉。
简要介绍:白吉饼是咸阳特有的一种烤饼。制作好后,两面饼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因其经济实惠,很受群众欢迎。
肉夹馍 - 由来
据史料记载,腊汁肉在战国时称为"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腊汁肉了,秦灭韩后,制作工艺传进长安。文昌门内的馆子命名为秦豫肉夹馍,隐喻着自己是正宗的腊汁肉名店。腊汁肉的做法是:选用上等硬肋肉,用盐、姜、葱、苹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粮、大香等20多种调料汤煮而成,煮汤者是历代流传下来的陈汤,较少加水,樊记腊汁肉其所以有名,与已有近80年历史的腊汁汤密切相关。据说是从清代小贩毕仁义作坊买的,而毕仁义作坊的陈汤是从他曾祖父那里传接的,当然火工也需特别讲究,地道的腊汁肉色泽红润,酥软香醇,肥肉不腻口,瘦肉满含油,配上热馍夹上吃,美味无穷。
腊汁肉夹馍是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凤祥父子俩创于1925年。已有70年历史。于1989年参加商业部“金鼎奖”评选活动,被评为部优产品。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肉夹馍 - 名称
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在馍中”。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肉怎么能夹馍?这就是与古汉语有关了,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老百姓无需文诌诌地讲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就像吃面不嚼一样,有快就有慢,闻名天下的羊肉泡馍,吃时就不能着急,掰馍时正是与朋友叙旧聊天的机会。馍讲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馍不要用机器,这样汁汤调味方可入馍,吃时不能用筷子来回搅动,否则鲜味大减,也不易保温,讲究的吃法从周围一层一层一点一点“蚕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酱能提味调鲜,有外地朋友称,吃了半辈子牛羊肉,从未有过这么丰富的体验。以前人们叫“肉夹馍”为“馍夹肉”,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没夹肉”,没夹肉怎么办?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
有人认为肉夹馍这个名字不能算是十分贴切的。当你的手中拿到一个肉夹馍时,也许会在想这分明是馍夹着肉,为什么要叫肉夹馍?关于为什么是肉夹馍而不是馍夹肉有许多解释,比如解释为由“肉夹于馍”简称而来,等等。
但是实际上,在关中地区的陕西方言中,人们往往简称夹着其他食料的白吉馍为“夹馍”,然后在前面加上该食料的名称,如花干(一种豆腐干)夹馍,腊汁肉夹馍。这其实是语法中常见的名词作定语的一种用法(即“(夹有)腊汁肉的夹馍“),而非主谓动词词组构成。
肉夹馍 - 制作方法
基本制作工艺:
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干净,切成 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
凉水、食盐、料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箅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入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吉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肉夹馍的馍称之为白吉馍,出炉后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其中的肉是猪肉经过各种佐料烹煮制作最后做到“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口油”。
制作步骤
步骤一准备材料:
面粉、酵母、盐、卤肉、香菜、辣椒、少量小香葱
做法:
1、面粉加酵母、少量盐和温水搅拌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到一边发酵至两倍大。
2、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到案板上,压扁排气,搓成长条,分成若干小份,每份都要搓圆,再擀成圆形饼坯。醒10分钟。
3、饼镗打开电源按钮预热(不刷油),将饼坯放入,烙熟即可。
4、将香菜、尖椒、香葱洗净,和卤肉一起切碎,边切边加卤汁,成馅料。
5、将饼拦腰切开,不要完全切断,将肉馅夹入即可。
步骤二卤肉:
材料:
五花肉、香菇、竹荪(可不加)、姜片、葱、大料、冰糖、料酒、生抽、盐、鸡精
做法:
1、五花肉切大块,冷水下锅,开盖煮开,将肉捞出,洗净血沫
2、起油锅,加冰糖炒糖色,将肉块倒入,炒匀上色后,将姜片和葱加入,炒匀
3、烹入料酒,加香菇和竹荪,炒匀后,加水没过肉块,另加入少量生抽
4、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加盐和鸡精调味,炖1.5至2小时,至肉软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