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太平洋亲子网
不论大病小病动辄输液会造成抗生素的滥用,这样不仅会降低宝宝自身的抗病能力,破坏和杀死正常有益菌群,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选择打针还是吃药,妈妈须多听听医生的建议
药物性质
药物的剂型不同,如片剂、丸剂、针剂等,作用也不一样。一种药物制成什么样的剂型,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疗效、作用部位、毒副作用等因素决定的。有些药物不溶于注射用的溶媒,或者在这些溶媒中的溶解度小,不能达到临床的有效治疗量,这些药物就不能制成注射剂而只能制成片剂。很多药物之所以制成注射剂,是因为它们在消化道内不稳定,易被破坏失效或吸收不好,难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针剂的纯度确实比口服药物高,但由于制作工艺较复杂,在除去杂质的时候有效成分也会随之损失。
给药途径
药物注射可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等。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上臂皮下,经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分布全身。药物在皮下吸收缓慢,因此疗效较为持久,不宜用于急救。肌肉注射,是把药物注入臀部肌肉内,该处有丰富的血管网,因此吸收较快,疼痛较轻,容量较小。静脉注射,可以使药物立即进入血管内,血流循环至全身各处,起效很快,适用于急救。口服药物是一种最简单、方便、安全、常用的用药方法。口服药通过胃肠吸收,只要宝宝神志清醒,消化功能尚可,流点鼻涕,咳嗽几声,患有轻度腹泻,口服用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静脉输液不见得比吃药好
数字说明
一位专家在多年前就做了统计,打静脉针比打肌肉针快10分钟,打肌肉针比口服药物快10分钟,所以打静脉针比口服药物只多了20分钟的有效治疗时间。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到血液里面,有一个峰值,如果血药浓度达到了最高峰,药物就起到了效果。但是如果打点滴,先要浪费几分钟的准备时间,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峰值,也需要一些时间,即使有时间差异,也不过10-20分钟的时间。而且静脉点滴,伤害血管,打一针,伤一次,血管容易纤维化。
过程说明
静脉输液的无菌要求极高,无论是药物、溶液、药瓶,还是消毒皮管以及操作过程都要求无菌,有些条件差的医院有时难以保证,特别是有些诊所甚至将回收的输液管再利用,这很容易使细菌随药液进入血液,导致输液者发生严重感染。即使是无菌要求极高的大型医院,也有1%以上的输液者会发生输液反应。
输液不能避免其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可以通过输液器终端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较大的微粒可能造成血管内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引起血管栓塞。过多微粒在造成局部堵塞后可以引起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数就越高。如果药品、输液器及注射规程不规范,那么微粒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所以,输液并不完全是良方,人们不能完全迷信输液治疗而忽略它的潜在危害。
育儿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