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 幼儿 > 正文

贫血是"富宝宝"的流行病?

2011-05-26 10:59 佚名

  2、“巨幼贫”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蛋宝宝”。鸡蛋是宝宝的最爱,一天至少也要吃三四个,连打饱嗝都带着“蛋味”。“蛋宝宝”见着绿叶菜,要么不吃,要么含在嘴里不往下咽,咂咂味儿就吐了。家长纳闷儿,如此“高蛋白”的吃着,怎么小脸儿就是红润不起来,去医院一查,还真查出贫血来了,叫“巨幼贫”。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并非缺乏造血的原料――铁。宝宝发生这种贫血,是因为新鲜蔬菜和水果吃得少,缺少叶酸所导致的。孩子缺少叶酸,骨髓内的红细胞就不能发育成熟,这样就会导致释放到血液中的红细胞胞体大而幼稚。这种红细胞未老先衰,寿命短,孩子就发生“巨幼贫”了。

  可见,“高蛋白≠营养好”,营养好是指杂食营养摄入均衡,适量。

  预防方法: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全麦面包、粗粮、柳橙等。

  3、“小胃病”贫血

  孩子他爸是个“老胃病”,孩子才6岁,也查出胃病来了。医生说,孩子贫血主要是因为有胃病,吸收得不好。至于“胃病”,那是被“传染”上的。

  宝宝也会得“胃溃疡”?“胃溃疡”也能传染?听着新鲜,但却是事实。有一种细菌,经口进入人体后,定居在胃幽门附近(胃与十二指肠连结处叫幽门)。这种细菌的外形呈螺旋形,因此,这种细菌被称为“幽门螺杆菌”(英文缩写是Hp),它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大人有胃病,而且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就可以通过“亲密接触”传染给宝宝,使宝宝小小年纪也染上胃病。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一家人吃饭,你一筷子他一勺,往宝宝碗里添菜;一瓶饮料,大人对嘴喝完,孩子接着喝……如此种种,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借着唾液,找到新的主人。另外,这种细菌还可以通过粪便传播。带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污染了土壤、水、蔬菜,宝宝玩土后不用肥皂洗手就拿东西吃,喝生水,生吃没洗干净的蔬菜,也可能“病从口入”。

  预防方法:讲究饮食卫生,家长实行“分餐制”可以减少“胃病”的发生;没有“胃病”,吸收得好,就可以减少贫血的发生。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带宝宝上餐馆八项注意
宝宝餐具这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