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概述
概述

  寒冷损伤综合征(cold injury 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of newborn),为一综合病征,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

点击查看更多
病因

  寒冷、早产、感染、缺氧为本病的可能致病因素。

  一、内因

  1、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

  2、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寒冷时散热增加,导致低体温。

  3、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

  4、新生儿由于缺乏寒战反应,寒冷时主要靠棕色脂肪代偿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寒冷时易出现低体温。棕色脂肪分布在颈、肩胛间、腋下、中心动脉、肾和肾上腺周围。

  5、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由于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肿。

  二、外因

  1、寒冷环境:寒冷使末梢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致棕色脂肪分解,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寒冷时间长,则棕色脂肪耗竭,化学产热能力剧降,导致新生儿寒冷损伤,发生心肺功能抑制的恶性循环。胎儿娩出后体温随室温下降;窒息、麻醉、母用镇静药、感染及产伤等因素,均可影响体温调节,更易发生低体温。

  2、摄入量不足:早产儿热量摄入不足,加之新生儿糖原储备少,产热来源受限。

  3、疾病:重症肺炎、败血症、腹泻、窒息及严重的先天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或畸形,基础疾病本身即致代谢的失衡,抑制了神经调节,造成微循环障碍,促进本病进程,严重硬肿常示新生儿病情危重的征象。

 

查看更多 >
症状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早期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有早产、窒息、产伤、感染、热量供给不足等病史。夏季发病大多由严重感染和缺氧引起。

  1、低体温:体核温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重症<30℃,仅26℃左右。

  2、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弱或低下,吸吮困难,全身及四肢冰冷,呼吸浅表,脉搏微弱。

  3、硬肿:全身皮下脂肪聚集的部位均可出现硬肿、水肿或硬而不肿,触及像橡皮样。常见于大腿两侧、臀部、小腿外侧、肩部,可波及背、胸、腹部及颊部,严重者手足心也可发硬。开始皮肤发红似熟蟹色,若伴有缺氧可呈紫红色,出血、循环障碍呈苍灰色,伴黄疸则苍黄似蜡样。病情分度按1999年第二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见表1。器官功能改变包括不吃、不哭、反应低下,心率慢或心电图、血生化异常等;器官功能衰竭指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肾功衰竭等。硬肿范围计算方法,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体温<35℃时,腋-肛温差负值提示机体产热衰竭、0或正值为未衰竭。

  4、多器官功能损害:循环障碍(心功能低下、心肌损害、休克),DIC,急性肾衰竭,肺出血及酸碱、水电解质、内分泌紊乱,功能障碍。心率开始可有一过性增快(>160次/分),随病情加重,体温降低,可逐渐变慢,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严重时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节律不齐,如体温恢复后心率仍<100次/分,可能心肌受损,心型同工酶活性增强,示心源性休克。中重度硬肿多数(77.8%)发生高氮质血症,22.2%发生急性肾衰竭

  5、感染:并存感染者常并发肺炎、败血症。

  相关阅读:

  硬肿的分度

查看更多 >
检查诊断

  一、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并发DIC者,血小板明显下降。

  二、DIC筛选试验 重症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伴DIC时凝血活酶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降低。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万/mm3)。

  2、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天内者≥20s,日龄在第5天及以上者≥15s。

  3、凝血活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4、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5、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6、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天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三、血生化 低温时因拒乳,糖原及能量消耗增加,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四、血气分析 以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五、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六、心电图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Q-T时间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ST段下降 

  七、胸片 并存肺炎者可见散在斑片状阴影。

  八、血糖常降低 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查看更多 >
治疗护理

  一、复温

  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1、轻症: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被包裹,置24~25℃室温中,同时加热水袋(瓶)促使体温上升,待体温上升至35℃时移至26℃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合理控制温度范围,有条件者可加用伺服控温至36℃,以期在12~24h内体温恢复正常。

  2、重症:缓慢复温效果差,多主张快速复温,可将病儿送入预热至27℃以上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至体温恢复,亦可配合加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若用远红外辐射保暖床复温,先使床温预热至高于体温1℃,约30min提高体温1℃,待体温升至35℃再移至暖箱保温,控制在适中温度。微波复温更快,平均每7分钟提高体温1℃,但快速复温中耗氧量增加,易发生脑缺氧、抽搐,随循环改善淤积在末梢内的酸性产物进入大循环,在快速复温的同时必须给氧,做好呼吸管理及供氧、检测酸中毒、低血糖和凝血等。

  二、供给足够热卡

   硬肿症在做好生命体征监护的同时,必须补足能量,保证热卡来源,从209.2kJ/(kg·d)[50kcal/(kg·d)]开始,随体温上升增至418. 4kJ/(kg·d)[100kcal/(kg·d)]。在消化功能未恢复时,早期喂乳要防腹胀、呕吐,可先用静脉高营养,待消化功能正常后再喂奶。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1、DIC治疗:重症硬肿常伴有DIC,是硬肿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抓紧高凝期治疗是关键。

  2、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改善微循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肾功能衰竭:可用呋塞米每次1mg/kg静注,严格控制液体量,无效者加用多巴胺或氨茶碱。

  4、机械正压通气:肺出血早期使用机械正压通气治疗。

  四、抗生素

   控制感染针对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肾毒性抗生素慎用或不用。

  五、中药

  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红花油、消肿膏等外用可能有一定疗效。

查看更多 >
预防保健

  1、做好围生期保健 做好围生期保健(尤其是农村)和宣教,加强产前检查,防止妊娠并发症。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产伤。

  2、做好保暖 新生婴儿应立即擦干羊水,注意保暖和用温热毛毡包裹;产房温度宜低于24℃,生后应立即擦干皮肤,用予热的被毯包裹,有条件者放置暖箱中数小时,待体温稳定后再放入婴儿床中,若室温低于24℃,应增加包被,小早产儿生后应置于暖箱中,箱温为中性温度,待体重>1800g在室温下体温稳定时,可放置于婴儿床中,在转院过程中应注意保暖。

  3、积极治疗感染 积极治疗引起硬肿症的基础疾病,如感染、颅内出血、畸形、窒息、产伤等。

  4、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加强母乳喂养,补充热量。

查看更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