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在幼儿园特别乖,可回到家里却像变了一个人,稍不顺心就摔摔打打,甚至还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在外面是“乖乖仔”,在家却成了“小暴君”,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现象,主要是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关爱。到学校后,孩子由家庭的核心变成了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失去了特别的照顾,部分孩子由于心理调适与平衡能力较差,便会出现这种在家在校的差异。 那要怎样改变孩子这种行为呢? 1 不要溺爱孩子 家长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过分地溺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众星捧月的家庭关系,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导致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的地位。这种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地适应由个体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的过渡。 2 多与幼儿园老师沟通 家庭与学校应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不够,以至老师和家长彼此都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中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在与老师加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如发现孩子在校、在家表现截然相反,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其中的原因,积极地帮助孩子调适心理,使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最终接轨融合。 3 创造社交机会 爸妈要给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主动带宝宝到户外玩,让宝宝多接触同龄小朋友,让宝宝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学会谦和合作。宝宝在交往中发生的争吵,只要没有危险,爸妈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让宝宝自己去解决,以培养宝宝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减少依赖性。教会宝宝懂礼貌,守规则。这两点在人际交往中是重要的两点,只有充分尊重别人的权利,你的权利才会被尊重。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生活才会井然有序。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儿歌大汇集 轻松教宝宝学说话
小小黄豆变身宝宝快乐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