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家访老师送礼成“潜规则”?
女儿今年9月就要上小班了,最近接到幼儿园电话要来家访,这让我有点焦虑。有同事说,老师上门家访一定要“表示”下,这样孩子进园后才会被关照;也有同事说,不“表示”也没问题。老师家访,我究竟该不该有所“表示”?
——家长 孙女士
“家长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做法不可取。”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说,“目前南京大部分幼儿园都将新生家访列为园方的日常工作项目。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更好适应幼儿园生活。”
崔利玲说,家访时,老师会了解孩子的作息规律、生活习惯、家庭基本情况、平时哪位家庭成员带得多等等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背后有其深厚的家庭因素,家访正是为了探寻孩子的性格成因,便于老师在日后开展更细致和有针对性的工作。“老师上门家访,家长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和老师沟通,把孩子的喜好、需要关注的地方说清楚。”
“我也了解到,有些家长认为老师家访好像就是为了上门捞点好处,这样的想法真是让我们哭笑不得。”崔利玲说,她一般会事先跟家长声明,幼儿园不准收礼,请家长不要白费心思了。如果有些家长坚持要送,老师接受后也会充公。据她了解,多数幼儿园都有此规定。
一位幼儿园老师表示,社会上确实存在老师家访收礼的现象,但老师主动明示或暗示索礼的应是极个别现象,大多数还是因为难敌家长的“热情”。其实,老师也很怕红包“烫伤”自己,“碰到送礼,老师家访会很尴尬,对孩子以后的教育也更难展开。”
“送不送礼,对老师的工作来说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位老师说,“家长多和老师沟通是关键,随时交流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是支持老师工作的最好方式。”
孙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询问了不少孩子已经入园的同事,发现80%以上都通过各种方式给老师送了礼。大多数家长所送的礼物是超市购物卡、电影券、化妆品等不算太贵重的东西。“一圈问下来,发现送礼已经是潜规则。加上马上就要到教师节了,如果不‘表示’一下,感觉确实有些过意不去。”孙女士说。
像孙女士一样有这种烦恼的家长不在少数。在西祠某讨论版上,不少家长都在为老师上门家访时该不该送礼而犯愁。儿子马上上托班的一位家长说:“听身边很多家长都在议论送礼的事,自己也很矛盾。不送吧,别人都在送,怕孩子会吃亏;送吧,又揣摩不准老师的‘胃口’,又怕遭拒绝。”
“第一次家访的时候,幼儿园来了3名老师,每个老师我都给了一个信封。”李女士自称是“过来人”,她认为孩子太小,送礼后遇到事老师会多点关心,“比如老师会给孩子多点机会上台讲故事、表演。送与不送差别还是有的。”
采访中,有个别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家访仅仅是个由头,目的就是捞点好处。不过,也有少数家长觉得送礼其实没有必要。“不要助长这种风气,如果孩子表现好,老师都会喜欢,碰上调皮捣蛋的孩子,即使送礼,估计老师也不会喜欢。”
专家:家长应共同努力刹住送礼之风
老师:我们也怕红包“烫伤”自己
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位专家分析,给老师送礼之所以成为家访“潜规则”,一方面是部分老师的问题,比如说有的老师收了礼后,就会按家长的意愿给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这种“一送见效”的行为无疑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看钱办事”,甚至会认为每个老师都这样。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自身,首先是对老师不信任,总担心自己孩子吃亏,于是就花钱买个安心;其次是私心太重,总希望老师给自己孩子“开小灶”,能多加照顾。慢慢地,给家访老师送礼就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这位专家表示,爱孩子,爱所有的孩子,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为孩子创造自然而非人为的成长环境。刹住送礼之风,是对孩子和老师的一种爱护,更是对社会环境的一种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