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中“知己”强调的就是一个人要善于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以及自我反思。从幼儿期开始,妈妈就可以着手提升宝宝的自知自省能力了。

  如何发现宝宝的自知自省智力?我们先看一些宝宝自知自省的案例:

  有的时候,同同真有点儿像个小大人儿,他懂得在人多的时候适当控制自己的表现,即使不高兴了,也不会当着众人撒娇、耍无赖、甚至又哭又闹,而是会在事后向我表达他的感受……对大人对他的评价,涛涛经常持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并不总是完全赞同……青青是个很会自我肯定进而实现自我满足的小女孩儿。每当她成功完成了一项“杰作”(如一幅涂鸦画)或大人交给她的一项任务时,她总会表现出一副很满足很自豪的样子,嘴里还念念有词:“青青真棒!真能干!”……在妈妈的引导下,子然从很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每天在日记本上都会画出这一天中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是他认为最重要,或令他最开心的事情。

  对于幼儿来说,自知自省智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自我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身体、行为、情绪及动机等;自我评价包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进行的评价、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对自己进行的评价,比如案例中的青青会在完成任务时,评价自己真能干;自我调节则包括行为举止的自我监督和校正等方面,比如案例中的同同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1

本图片来源CFP

  如何提升宝宝的自知自省能力呢?

  1.引导宝宝认识自我

  认识自己的身体——1岁左右,妈妈就可以开始引导宝宝逐渐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了。妈妈可以在宝宝精力较旺盛的时候,以游戏的形式教宝宝,比如,妈妈先指着自己的嘴:“妈妈的嘴巴在这里。”而后手指在宝宝面前画大圈:“宝宝的嘴巴在哪里?……”可以重复问几遍以增加宝宝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快速地指向宝宝的嘴:“在这里!”

  认识自己的行动——1岁之前,幼儿不能将自己和外在的事物加以区分。妈妈可以通过强化偶然关系来加强宝宝的理解。例如,宝宝无意中碰到玩具车,小车就向前走了,宝宝由此隐约感觉到了自己的动作的力量和结果,但还不能确信。妈妈就可以趁机肯定并强化宝宝的这种认识,拿着宝宝的小手再去有意识地碰小车,然后和宝宝一起观察小车向前移动,并配合言语和眼神的交流,告诉宝宝:“你的手一碰,小汽车就走了。”多反复几次,孩子就会自然地将自己的动作和小车的移动联系起来了。

  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掌握“我”字,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妈妈要做的是,引导宝宝在确认自我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和他人的关系。可以从家庭成员开始,除经常接触的人外,有合适的机会,也向他介绍其他亲属,并耐心地向他讲解这些亲属和宝宝是怎样的关系。同时,在公共场合,也应该引导宝宝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要让宝宝知道,他并不是在一切场合都是中心人物,以此来对他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和转换的初步训练。

  3岁左右,幼儿开始学会区分“愿意”和“应该”之间的区别。但总体来说,这时,要求幼儿对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还比较难,而且,这对成人来说也并非易事。不过,妈妈可以通过自己耐心细致地观察,适当地引导宝宝逐步了解他自身的优缺点。但决不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我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我有好多好多的缺点。

  2.教宝宝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适度表扬——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赞扬的生长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而健康的自我评价。当然,赞扬也要适度,不要过度,本来就应该做到的事情,给予孩子一个眼神的肯定就足够了。

  对照评价——幼儿通过和小朋友比较,得出相应的对自己的评价。妈妈可以引导宝宝在某些问题上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让宝宝自己得出结论。比如,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小朋友的表现是否得体等。千万要注意的是,不可针对孩子的某个偶然的错误说:“你看,谁谁家的小朋友怎么怎么样,比你强多了!”

  自我肯定——父母可以以身作则,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进行“自我肯定”的示范。比如,妈妈新学了一道菜,妈妈不妨也自我肯定一下:“嗯,这道菜我的确好好琢磨了一下,做得不错,我也很满意,很开心!”当孩子出色地完成一件事后,妈妈不妨来个“即兴采访”:“宝宝,你高兴不高兴呀?开心吗?你是不是很棒啊?”以此引导孩子体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强化对自己的肯定,增强自信心。

  除了以上两大类方法,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这些对宝宝的自知自省力都非常有帮助。

  1.“画”日记日记是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好方法,宝宝还不会写字,妈妈不妨引导他“画”日记,把每天发生的宝宝记忆最深刻的事情画下来。持之以恒,定有收获。

  2.做计划一天、一周,或是一次郊游之前,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对当天、当周,或是郊游过程中要做些什么进行一个大致的计划。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计划并调整自我行为与活动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