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儿童暴力行为现在已不是极个别的现象。据了解,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的儿童普遍呈现了早熟的趋势,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的年龄也呈现出了低龄化的特征。据相关部门抽查,目前我国三成以上的城市儿童有暴力倾向。每个人都有生气和冲动的时候,孩子也一样,大部分孩子对别人生气是因为他们被激怒了,他们会哭、会吵闹,甚至还会大叫,但通过分散注意力或安慰就能使他们平静下来,只有当他们极度受挫时,这些行为才会转为暴力。可是也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非常容易被激怒,表现出对别的孩子、成人或动物的暴力倾向。

  对付孩子暴力问题专家有建议: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郑毅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的暴力行为折射出了孩子的人格危机。”郑博士说,孩子的人格形成并不是在上学以后,而是在早期教育阶段就开始了。如果在幼儿时期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就很容易使孩子出现暴力、自卑、心理发育不正常等人格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因此家长必须要注意抓住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提高其“免疫力”,使其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专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预防孩子的“心灵暴力”倾向:

  关爱孩子关爱孩子是根本。专家认为,对于幼儿来说,爱,远比一切都来得重要。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孩子才有意识和理念去爱他人和外物。同时,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对他人和事物的爱心,比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园游玩时,看到美丽的花,孩子都想摘下来,这时家长应制止孩子的行为并说明理由,培养孩子的爱惜之心,以从心理上防止、克服孩子暴力倾向的形成。

  教导孩子正确的交往策略多数孩子的攻击行为都属于一时冲动的类型,其实他们心中是渴望友谊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这种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教给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教孩子运用多种方式来化解困境。

  教孩子控制情绪情绪在人的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逐步战胜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稳定的情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合。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长可以多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忍耐宽容,加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相关专区导读:

  【行为习惯专区】【3-6岁专区】【暴力专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