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CFP
成都一早教专业大学生打进本报热线,透露其在早教机构的实习见闻
问题一
吹嘘:玩具花几十万进口的
真相:其实买的是便宜货
小李是成都一高校早教专业大四学生。按学校要求,要想“出师”,必须要有4个月的早教实习经验。于是,小李选择了两家民办早教机构。
“成都家长对早教相当重视。”小李经常遇到带娃娃来上“体验课”的家长。所谓“体验课”,是指早教机构向家长提供的一次免费机会,让他们带着娃娃来感受一节课,然后决定今后要不要交钱让娃娃来上课。“体验课后,很多家长动心了。但一看收费单,会说再考虑一下,从此再没下文。”这其实不奇怪,一节课40分钟,收费却在一两百元,“就算一周只上一两次课,一年下来也免不了要一两万”。
许多早教机构瞄准的本来就是那些高收入家庭,但要吸引这些富人,各机构之间就开始拼硬件了。“有些我都觉得过了,比如地板一定要很贵的实木,墙壁必须软包,就连灯光也要用那种柔和不刺眼的。”小李说。
舒适环境意味着高投入,高投入就意味着更高的收费。小李叹了口气说,如果真像这些机构所宣传的,就连玩具都是花了几十万从国外进口的,那倒罢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实习的那家早教机构,他们对外宣称的‘高档早教玩具’其实就是买的便宜货。反正也没规定什么早教玩具才算是高档玩具,就算遭家长发现了,也挑不出刺。”
建议
对早教机构实行等级管理
小李认为,国家应该为早教机构建立起如幼儿园那样的等级管理制度。当前,不管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部门都会根据其办学条件、设施设备来认定相应的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这样,早教机构即使是收费高一点,也收得明明白白。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想收多少就喊多少。”
问题二
现状:换掉木马就成独有方案
隐忧:没人知道“专家”对错
教学混乱也是小李认为当前早教行业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实习时,我和早教机构里课程设计组的老师接触过。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设计活动方案。比如,八九个月的娃娃要学站了,他们就要设置一系列游戏和活动,帮助娃娃练习锻炼站立的能力。”
老师的“设计”方法让小李大开眼界:“市面上到处都有早教的书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方案。这里借一点,那里拿一点,有时也上网搜点资料,整合在一起,再改头换面,比如把教学工具从木马换成塑料球,就成了他们独有的方案。”小李说,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一个政府认可的统一标准。“只要没有标准,有几年早教经验的人都可以出书立说,充当早教专家,反正也没人知道他说的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