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和我走着,突然发现她没有跟上我的步子。原来,她盯上了路边杂货店里的瓶瓶罐罐,站着不动了:

  “妈咪,棒棒糖。”

  “对呀,这是棒棒糖。”我想装傻蒙混过关。

  “妈咪,我要。”她改为正面出击。

  “不行,吃多了糖要长黑牙的。”我也只好正面拒绝。只见小人儿小嘴一瘪,立马就哭开了。

  今天年轻的父母们面对宝贝的各种购买要求,大概也都像我这样,经常是在迁就和拒绝之间艰难徘徊。

  谁惯坏了宝贝?

  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父母,大多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童年。也许,正是出于某种补偿心理,作了母亲之后,我迅速迷上了逛儿童用品商店。各类婴儿用品不用说都是要最好的,奶粉一定要吃最贵的。各式童装不停地买,所幸宝贝长得快,又容易弄脏,每件衣服都还有机会轮得到穿上一穿。不过到后来,连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在为宝贝操办,还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曾被压抑了的购买欲了。

  渐渐等到宝贝可以陪着我一起逛商店的时候,我也成了一个很好说话的妈咪。我不但很愿意答应女儿的请求,甚至还会不停地问她,是否要这个,要那个。女儿一开始面对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还有些茫然,有些被动。但那些摆在货架上的东西,从颜色、形状、功能到口味无不竭尽迎合之能事,吸引着小宝贝的眼球。她很快就进入角色,积极适应着我们这个物质资源极度膨胀的年代。

  不用说,家里很快堆满了从各个休闲游乐场所买回的劣质风车、面具、氢气球等玩具,都是女儿在一时新奇过去之后弃之一旁的。而大多数零食也总是撕开一个口子,试试味道不好就被丢在一边。少数几种喜欢的零食则变成了她的主食,以致宝贝一坐到餐桌边面对真正的主食就无精打采。

  我不知道大多数父母是否都是从这样的后果出现以后才开始反思的。其实有些大道理我们早就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佛说人生有八苦,求而不得即其一。今天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要不到,将来可能就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一段美好的恋情与我们失之交臂。哪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们自己不也正是从不断的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并从中受益不少吗?只是做了父母,面对自己的宝贝,就一个个都变弱智了!

  宝贝的孙子兵法

  我的姐姐算得上是个明智的母亲,在她的训练之下,小外甥是个十分懂得节制的宝贝,很少主动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就是大人领着去给她买东西,她也一般只选一到两样。

  不过,姐姐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下班带女儿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品牌糕点店,里面各式糕点、冷饮五颜六色,煞是诱人。小家伙每次看着光顾里面的人们在无比幸福地享用,都要驻足观望半天,恋恋不舍。姐姐却每次都以各种理由说服宝贝离开了。有一天,她实在不忍看到宝贝那种渴望的眼神,终于带她进去了。直到坐到座位上,宝贝还在一再地追问妈咪,我们是真的要吃吗?等到吃的东西都摆上桌以后,宝贝的心思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在吃的东西上,而是不停地左顾右盼,又探究似地看看妈咪,仿佛在琢磨这突然实现的愿望是怎么一回事。顿时姐姐也觉得兴味索然,感到宝贝的一桩简单的快乐就这样被自己生生断送了。

  乖宝贝的结果尚且如此,面对那些不太好说话的宝贝呢?没有哪个父母会真的能够做到铁板一块,完全硬下心肠来拒绝宝贝。所以,最后还是父母败下阵来,以迁就告终。这种防守的战线一旦崩溃,宝贝渐渐可以摸到达到目的的窍门:要么是嫌麻烦、又不拘小节的爸爸相对容易攻破,要么是心软的妈咪更容易走进“苦肉计”的圈套等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商店里,父母和宝贝间的攻防闹剧在反复上演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