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学了总比不学好
“早期教育从0岁开始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必需的,但现在不少家长误解了‘早教’的涵义。不少家长坚持“学了总比不学好”的想法。
专家点评:
幼儿的发展是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各年龄段的孩子究竟适合什么、需要发展什么。事实上,最好的早教形式是让孩子在生活、游戏中自我成长。比如早期阅读训练,并不是从小就教孩子认字、看书,而是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有意识地多和他们说说话,引导他们用眼、耳、口、鼻去感受周围的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积累自主的感受和经验,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慢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一些早教机构收费较高,是因为采用了双语教学,家长如果不是出于送孩子去国外的考虑,完全没有必要选择这些课程。
误区二:早教越早越好。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间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风越刮越烈,“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信条。小小年纪的孩子,整日被逼着学这学那,2岁学画、3岁学琴、4岁学外语,已不鲜见。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
专家点评:
儿童早期教育并非无视规律,让孩子盲目地提早学习,学习要讲究科学与渐进的过程,期间需要通过对孩子的不同时期个性特征的全面了解,之后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孩子在释放天性的同时,快乐而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切忌进行强压“为学而学”的教育方式。
误区三:早教课就是培养技能
一些家长将特长教育等同于早期教育,认为学得越多越好,不顾孩子兴趣爱好,许多家长存在重视幼儿学习算术、弹钢琴等技能,而忽视了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大多幼儿园的特色班为孩子进行技能培训只是为了家长的需求。
专家点评:
教育和学习不是一回事,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是成绩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来衡量的。它是要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逼迫孩子掌握一项专门技能。幼儿教育需要体、智、美、德和谐发展,一些技能培训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这样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误区四:目标比天高
有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在家长们的心中,都给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希望孩子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希望孩子成为奥运冠军;希望孩子成为中国的肖邦;希望孩子成为世界级明星;希望孩子开跨国公司……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过于迫切。
专家点评:
人生的起跑线不止是一条,人生随时都有不同的起跑点,孩子要准备好每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本领,去完成一个近期的目标。这个目标看得到,一跳可以摸得到,而不是那个根本就不能理解也看不见的目标。
误区五追求“神童” 教育
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所以,一些教育机构提出“帮你培养出超常儿童”这样的口号,对家长们最有吸引力。
专家点评:
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