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总是用他们的方式去感知世界的。他们感知的方式、过程、结果都不同于我们成人。

  那天,我同儿子谈起朋友的话题,以便指导他正确地与朋友和睦相处。我告诉他,平时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不要欺侮别的不朋友,要宽容等,他懂事地点点头。接着他发表了自己关于朋友的“高见”。

  “爸爸,你说,小鸟是不是大树的朋友?”

  我心里一震,思考着该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说“不”,让孩子失望——很多儿童媒体,如卡通画、动画片、童话故事等都向他传递了“小鸟是大树的朋友”这个信息;说“是”,则又不符合成人的认知标准。面对孩子期盼和信赖的目光,我微笑着肯定地告诉他:“对,你说得对!小鸟是大树的朋友!”

  记得《读者》杂志登载过一篇文章叫《我们的想象力哪儿去了》。文章深刻地指出:儿童本身是充满了想象力的,只是因为我们成人用一种固化的无情的教育,把孩子的想象力扼杀了。一个人如果受到的教育越多,则想象力越贫乏。可惜,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认识得太迟了。

  我认为,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和判断来掩盖、取代孩子的思维与判断。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知世界,其实是一种学习,一种创造,一种权利。为什么要把我们成人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结果强加给孩子呢?

  我继续引导孩子:“还有什么和什么是朋友?”儿子兴奋起来,略加思索,说出许多关于朋友的命题:“太阳是月亮的朋友!”“太阳是地球的朋友!”“牙膏、牙刷是牙齿的朋友!”……

  儿子的脸上充满了快乐。我理解孩子,因为他用自己的语言、判断、思维认识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认可。而事实上,他满足的并不是真正的认识了这些事物,还在于他有限的认知活动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这种认可与鼓励将成为他继续认知的动力,不断探索的兴趣的源泉。随着孩子年龄与知识的增加,他会自动修正自己的认知,并使之越来越丰富,越具体,越真实。而他同时将保留着更为积极的探索的创造的兴趣。

  希望更多的父母了解,儿童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