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一种动力。从人的发展来讲,他也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智。那么独立性还指着自我发展,他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的发展也要建立这种动力,从孩子独立性自我发展是很重要的。让孩子脱离父母的过分保护,摆脱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让小孩成为独立的个体呢?

  1、摆脱依赖,从生活自理开始

  其实,幼儿晚期的独立性已经大大发展了,他们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情。家长应经常帮助幼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树立起自信心与进取心,体验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把事情做完的喜悦。如,自我服务方面的劳动: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床铺,自己吃饭漱洗等。有些父母怕孩子累着,处处包办代替,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这时候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

  2、对孩子真正的爱要藏起一半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在是太多,太沉重了,多到了他们忘记了爱是一种幸福,沉重到了他们失去了自理的能力。然而,父母对于孩子的爱,表现一半就好了,把一半好好地藏起来吧。 很多时候,孩子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心”中,会一次次地失去了锻炼机会,最后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丧失了。他今后将怎样来面对生活呢?

  韩非有句名言:慈母有败子。意即做母亲的过分慈爱,子女不会成器。诚然.疼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也是应尽的责任,但得有个“度”。眼下,生活水平提高了,给孩子吃穿讲究一点,也在情理之中。但切不可好过了头。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爱得太过火。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说,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一律应允。其实,过分溺爱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为了培养聪慧、勤勉、坚强的下一代,我们应该尽可藏起一半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