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潜规则”的社会,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行各业,无所不有。这是个荒唐的现象。我们要实现发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国民的精神领域内,其任重而道远。然而,到底教育的“潜规则”有什么危害呢?
1、伤害教育公信力
教育讲求的是平等与公道。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子们通过努力,通过公平的竞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然后学习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拼,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然而,近年来,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人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一些人又为了在如此的竞争形式中趁机得到一点好处,教育“潜规则”营运而生。“潜规则”使得教育开始变味了,教育不再是公平的,而是跟金钱、名利以及权势挂上了钩。如此,教育上的“潜规则”重重地削弱了教育的公信力,使许多人对教育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疑问!
2、扰乱了教育秩序
教育的“潜规则”引发了种种教育乱象。一些人利用“潜规则”堂而皇之地将教育变成商品来谋取高额利润;一些地方官员在“潜规则”的掩护下不仅将其权力范围内的高中、技校这种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国有教育资源出让给民营资本,甚至把优质的初中、小学以“改制”的名义卖掉;“潜规则”也成为一些学校乱收费、高收费的条件……“潜规则”的存在,慢慢地改变了教育的本质,它令教育开始变成了一种产业,它把教育“育人成才”的本质目标歪曲成了“唯利是图”。以上例举的教育乱相都是由“潜规则”所引发出来的,塔不仅是对教育功能和性质的扭曲和异化,也坑害了广大老百姓和学校的教职员工,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严重地扰乱了教育的秩序。
3、歪曲小孩的价值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血本为了孩子的前途。正是这种为人父母的普遍心理,助长了教育腐败现象的漫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潜规则”。上幼儿园要对“阿姨好”,这样孩子不会受欺负。上小学和中学要和老师搞好关系,可以在排座、当班级干部上得到照顾。同时还要听老师的建议,去指定的地点就餐,参加老师的课后补和假期补,买老师建议的学习资料,每逢传统节日还要细心打理。高考结束了,要找省招办调济学校,找录取的大学管招生的人员调专业,而且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各自有其明确的价位。这些都能很顺利的做好了,家长很有成就感,孩子也会觉得父母很有活动能力。这一路下来,一个孩子算是培养出去了,可回头一想,在孩子的心灵中又不知不觉中留下了什么呢?无形中形成的东西在不久的未来,社会要花不知高过其父母多少倍的代价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潜规则”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价值观无疑是歪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