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新生宝宝最好的天然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高,且易于宝宝消化吸收,是妈妈为宝宝量身定制的“礼物”。但需要注意的是,母乳并不是“万能营养库”,也会有营养缺口,如果新手妈妈没有关注营养问题,那么即使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也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错过生长发育的黄金期。

1

  提高母乳质量——哺乳期饮食须格外上心

  1、学会吃:食材三千,切记雨露均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成分营养价值很高,对宝宝和妈妈的健康都百利而无一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6个月,而在不影响正常饮食的前提下,母乳喂养可以持续到2周岁,但很多妈妈都折戟于“奶水不足”这一关,即便每天喝下大量猪蹄汤、鲫鱼汤等“下奶食物”,依然于事无补。其实,“大鱼大肉”有助于催奶的说法并不完全对,过度脂肪的摄入还可能导致乳腺管堵塞。哺乳期间,妈妈应做到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挑食,每周进食50种以上的食材。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母乳妈妈每日饮食搭配如下:

  主食:谷类250~300g,薯类75g,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

  肉类: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220g;

  水果:水果类200-400g;

  牛奶:400-500ml,这是优质的钙的来源;

  蔬菜:蔬菜类500g,绿叶蔬菜和红黄色等有色蔬菜占2/3以上;

  其他:大豆类25g,坚果10g;油和盐要控制,食盐不超过6g。

  此外,刺激性食物、腌制食物、油炸以及高脂肪食物会影响宝宝健康,麦乳精、韭菜、麦芽水、人参等则会抑制乳汁分泌,导致母乳供给不足,都不建议乳母食用。但也不要道听途说,盲目忌口,否则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影响宝宝和产妇的健康。

  2、学会喝:合理补水,充当合格乳母

  想要充当合格的乳母,除了要提供高质量的营养,还必须合理补充水分。因为乳母的基础代谢较高,再加上乳汁分泌,水分需求要高于一般人。母乳妈妈应多饮汤水,每天保证6~8杯水的摄入量,确保乳汁的良好供给。不过,这里的“水”并非只指白开水,牛奶、清汤以及水分较多的蔬果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口渴”说明身体已经处于明显缺水的状态了。此外,妈妈应该让宝宝尽早开奶,频繁吸吮,并保持充足睡眠和愉悦心情,这对乳汁分泌都很有帮助。

  寻求营养外援——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D

  母乳固然珍贵,却并不如妈妈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就无需再额外补充其他营养素,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比如对于宝宝生长发育十分关键的维生素AD,受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以及经济水平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孕产妇普遍存在维生素AD缺乏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母乳中的维生素AD含量,并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研究表明,中国妈妈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只有4~100IU/L,维生素A含量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如果想要通过母乳喂养来达到补足维生素AD的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据我国《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防止方案》、《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止方案》以及《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的建议:婴幼儿从出生后应每日口服维生素A1500IU-2000IU,维生素D400IU-800IU,并坚持到3岁。

  也有妈妈会说,宝宝4-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宝宝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到足够的维生素AD,再加上从日常母乳摄取到的营养,应该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实际上,维生素AD在天然食物中同样是十分“珍稀”的存在。深黄色蔬菜常被认为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但却并不直接含有维生素A,而是以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的形式存在,转化率极低,通常不足1/12,再加上烹饪方法、进食量等条件的限制,身体吸收的实际量很少。动物肝脏虽含有维生素AD,却是代谢和解毒器官,加之动物饲料和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动物肝脏中续集毒和重金属等风险增加,且胆固醇含量过高,长期食用存在健康隐患。因此,为了满足宝宝生长所需,家长应从宝宝出生起额外补充科学剂量的维生素AD(伊可新),坚持服用到3岁,以促进骨骼发育、视觉发育、预防缺铁性贫血以及提高免疫力,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