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喜庆的春节假期,转眼就结束了。不少人都返回到岗位上,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在离家前,如何和留守的孩子说分离,成了一道困扰父母们的难题。

对孩子撒的谎 都打在自己脸上

图片来源 太平洋亲子网

  前天,朋友和我讲述了她的经历:

  初八上班,夫妻俩准备年初七就返回到G城。因为一些原因,孩子需要和奶奶暂时留在老家,等到2月底才能来城市里。怎么和孩子说这事呢?

  朋友再三思量,决定这样和孩子解释:

  春运的车票很难买,爸爸妈妈只买到两张初七的车票,宝宝和奶奶的车票是20天以后的。所以宝宝只能等20天后和奶奶一起走。妈妈答应你,到时候一定会在车站等着你,你一出来就可以见到妈妈了。好不好?

  孩子起初哭了,但再三的解释之下,最终还是接受了。并在初七当天,和爸爸妈妈挥手告别,末了不忘提醒一句:“记得要在车站等我哟!”

  朋友说,不想欺骗孩子,不会对他许下“妈妈不走,很快就会回来!”的虚假诺言,甚至瞒着他偷偷的走掉。

  “我宁可他在我眼前尽情的哭泣,也不愿意他背地里黯然掉泪,那才是最大的伤害。”

  “大人的谎言VS孩子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这样对孩子撒谎:

  “你不听话,我就把你丢出去,再也不要你了”

  “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你再这样闹,我就不爱你了”

  “宝宝乖,不哭,妈妈很快回来”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哄哄骗骗无所谓,反正孩子长大了也不记得这事。

  有些父母觉得这是一种捷径,可以节省时间不用和孩子解释太多,简单迅速的达到目的。

  有些父母则是因为不忍看到孩子哭泣,所以选择撒谎或者悄悄地离开。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理由,都不足以弥补谎言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你以为孩子若无其事,就不用在意了吗?

  你以为听不到孩子的乞求,就万事大吉了吗?

  你以为看不到孩子的泪水,就没有伤心了吗?

  要知道,恐吓、哄骗、偷偷离开的那种“被抛弃”感带来的伤害,远远要大于孩子流的泪水。

  这些谎言,在时间的长河里会被打磨成锋利的刀子,一次次的捅伤孩子原本纯净的心,最后瓦解孩子对大人的信任。

  孩子会觉得:原来最爱的爸爸/妈妈也欺骗我,太让人伤心了!连最亲密的人都不值得信任,还可以信任谁呢?

  而孩子对于世界的不信任感,可能也就是源自于此吧!

  “不想撒谎 你可以这样做!

  纵然,分离的滋味不好受,但也是一种体验。想让孩子领悟其中,谎言并不是最佳的成长养料。除了撒谎,其实你还可以有更好的应对方法。

  提前准备

  孩子也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接受,所以不要抱着一次就成功侥幸心理。分离前,多和孩子沟通,

  让孩子慢慢的过渡。

  →示范做法:提前一周告诉孩子,爸妈离家的具体时间,并和他一起在日历上做记号,每做一个记号就意味着减少一天。我们拉钩,约定到了离家那天,如果孩子伤心,也可以哭一哭宣泄情绪,但是毕竟有心理准备了。

  如实告之

  抛弃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宁可如实跟孩子说明情况,孩子接受的信息也都是真实的存在,不疑二心。

  →示范做法:爸爸妈必须要工作,不然公司会批评我们的。而且工作才能挣钱,我们才可以买很多东西,好吃的、好玩的。

  约定再见时间

  蹲下来告诉孩子为什么,然后约定见面的时间。当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离开不是因为不爱自己,而是逼不得已,那就会理解。

  →示范做法:妈妈答应你,X天后一定会来接你。妈妈会每天给你打1个电话,打完X个电话后,妈妈就会出现了。

  谎言,不过是大人自己骗自己的把戏,最终还是会变成打脸的巴掌,狠狠的扇在自己的脸上。唯有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并理解,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打造出亲密的亲子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