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的添加除了可以帮助宝宝摄取到更丰富的营养,对于宝宝的咀嚼和消化功能的提高也非常重要。说到辅食的制作,可能10个妈妈有10种做法,但是有些误区却是需要妈妈们共同去避免的。甚至于有些看似十分科学有道理的制作方法,其实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宝宝辅食制作的“两大深坑”,看看你中招了吗?

1

  错误的观念意识之“营养坑”

  ①骨头汤、虾皮能补钙?

  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会达到补钙的效果,于是有些妈妈为了补钙就给宝宝煲骨头汤喝。另外,还有些妈妈听说虾皮也含有丰富的钙质,所以妈妈们在制作辅食时也会添加虾皮为宝宝进行补钙。

  其实这两种补钙方法都是不科学的,骨头中的钙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的,很难溶解水中,不管是用多少骨头炖汤或炖多长时间,都不能增加骨头汤的含钙量。有医学实验证明:每100毫升的猪骨汤里只含有约2毫克的钙,其含量与自来水相似。然而其脂肪含量却很高,不仅不能补钙,还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另外,虾皮中的钙含量虽高,但吸收却并不理想。虾皮无法被彻底嚼碎,在胃里经过胃酸作用,能溶解出来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钙会随着不消化的残渣一起排出体外。而且虾皮很轻,妈妈们在做汤、炒菜时也只是放少量虾皮,想要达到补钙目的需要吃大量,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久储的虾皮还有亚硝酸盐过高的风险。

  ②猪肝泥、深绿色蔬菜补维生素A?

  妈妈们应该都记得从宝宝出生15天起,医生建议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用于预防维生素AD缺乏症,如佝偻病、夜盲症等。妈妈们都知道维生素A对宝宝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性,一直按照医生建议每日补充。但随着辅食的添加,有些妈妈认为可以在食物中获取到足量的维生素A,就无需额外补充了。其中以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为代表,都被妈妈们视为补充维生素A的绝佳辅食。

  可是,这些补充维生素A的方法真的适合婴幼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医生之所以建议宝宝补充维生素AD到3岁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0-3岁的宝宝肠胃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从食物中获取到大量的营养元素。以妈妈们熟知的辅食猪肝泥为例,我们都知道肝脏是解毒器官,往往会富集大量的重金属和毒素,所以并不建议给宝宝长期食用,一般一周一次即可,这样根本起不到补充维生素A的效果。深绿色蔬菜和胡萝卜中也含有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但是补充效果也并不理想。研究数据也证实,β胡萝卜素转化率不到1/12之间,这个途径显然也是行不通的。辅食即“辅助性的食物”,宝宝摄取的量本身就较少,更是无法从中获取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不能单单依靠辅食来获取所有的营养,该额外补充还是要补充,尤其是医生建议补充的维生素AD一定要每日补充,以免耽误宝宝身体的健康发育。

  自以为是制作之“方法坑”

  宝宝不消化,一直吃泥状的食物?

  给宝宝添加辅食不但要注重种类,还有重视食物的形状。通常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由于牙齿还没有完全萌出,流质和泥状食物非常适合宝宝消化吸收。但是不能长时间的给宝宝吃这样的辅食,辅食添加应该符合宝宝不同阶段的咀嚼能力,如果一直给宝宝吃泥状的食物,就错过了咀嚼能力锻炼的最佳时期,会导致宝宝在咀嚼食物方面产生障碍。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8个月就要逐渐过渡到小颗粒食物,10个月则需要过渡到小块状食物,一定要逐渐增加硬度。

  宝宝不爱吃,加点调味品才可以?

  有一些父母在给宝宝制作辅食时,不但注重营养而且还非常注重口味,在制作辅食时怕没有味道会添加一些调味品(如盐、糖、酱油),认为这样宝宝才会更喜欢吃。事实上,这样不但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发育,为日后挑食埋下隐患,还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负担。比如4-6个月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时正是味觉发育的时候,此时吃添加含糖食物则会使味觉对甜度不敏感,造成偏食的习惯。此外,过早加盐会给肝脏造成负担,从而影响宝宝的发育,所以建议宝宝在1岁内最好添加原味辅食。

  正确的辅食添加对成长发育中的孩子非常重要,更是奠定宝宝一生的健康根基。父母们一定要掌握好科学、正确的辅食添加方法,才能助力宝宝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