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也是孩子幼年时的整个世界。

  临床心理学家Stephan B. Poulter发现:在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他和最初抚养他的这个人建立的情感纽带,将会成为他一生情绪发展、沟通模式、人格发展的基础。

妈妈不快乐 孩子敢快乐吗?

  一个人一生中可能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可以像我们和母亲的关系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我们的人格和沟通模式。

  妈妈的快乐与否,关系着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程度!

  著名小说家张爱玲,她就有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她曾这样描写她的母亲:“她才醒来总是不甚快乐的,和我玩了许久方才高兴起来。”

  张爱玲的母亲整天生活在忧愁和焦虑之中,当女儿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她会冲着她咆哮;当女儿笨拙时,她会骂她是“猪”;当女儿生病需要她照顾时,她会口不择言地说张爱玲活着就是为了害人。

  虽然她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女儿去学钢琴和英文,为她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请昂贵的私人老师给她补习功课。但母亲与张爱玲生活中的不快乐,痛苦,苛责也都传递给了女儿。而这些影响折磨了张爱玲的一生。

  最后,这对母女的关系变成:“欠债与还钱”的关系。张爱玲卖文存钱,将母亲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部还清。还钱时,冷眼看着母亲哭,仿佛从此两不相欠一般。

  这样残酷的结局,相信是每一位妈妈都不愿意看到的。其实我们从张爱玲和她母亲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张爱玲的母亲是爱着自己女儿的,不然也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和金钱培养女儿,希望女儿优秀,但最终的母女关系变得如此恶劣,和母亲的个人情绪状态是分不开的。

妈妈不快乐 孩子敢快乐吗?

  为什么妈妈快乐与否对孩子那么重要呢?

  孩子从妈妈的眼中看世界。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是感受。很多时候,妈妈自以为能够掩饰自己的情绪,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都已经从妈妈无意识中流露出的情绪,或者家里不同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妈妈不快乐,不开心的时候,孩子的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

  妈妈的情绪控制着孩子的感受。妈妈和孩子关系是最为亲近的,孩子不仅能感受到妈妈的情绪,还会复制妈妈的情绪。在孩子世界中,关系最亲近,最爱我,带给我生命的人都不快乐,他怎么敢快乐呢?

  孩子对妈妈的感情存在着忠诚度。孩子会觉得“妈妈快乐我才能快乐,她难过我也只能难过。”否则就好像背叛了妈妈一样。所以如果长期在妈妈情绪负面的情况下,孩子原本快乐的天性就会被扭曲。他们在和妈妈相处的时候,会变得小心翼翼,观察着妈妈的脸色。看到妈妈伤心,自己就快乐不起来。他们会想:“妈妈那么难过,我怎么可能快乐呢?如果我高兴了,她看到一定会责怪我。”

  孩子存在着想要拯救妈妈的感情。所有的孩子对父母都有一种最纯真的爱,这个爱就是:“爸爸妈妈我要拯救你,我能够做些什么去改变你的痛苦。”

  这样一来,孩子和妈妈的位置反了过来,本应该是妈妈照顾孩子情绪的,结果反倒变为孩子听着妈妈抱怨,安慰着妈妈的情绪。不快乐的妈妈需要孩子的支持,而孩子为了安慰妈妈,为了能体现自己和妈妈是一个阵营的人,妈妈痛苦、伤心,非常不快乐的时候,孩子就一定会保持着和妈妈同样的情绪,宽慰陪伴着妈妈。

妈妈不快乐 孩子敢快乐吗?

  身为妈妈,如何保护孩子的快乐?

  1.察觉孩子的情绪,调整自己情绪

  要觉察孩子想要拯救我们的不快乐,孩子想要替我们解决夫妻矛盾的种种情绪苗头。

  与孩子一起时抛开所有的烦恼,一心一意地玩,专心陪伴。如果无法调整好情绪,就要和孩子说:

  “妈妈现在有点累,等妈妈休息好了再陪你玩。”

  调整好情绪状态之后,再去找孩子。情绪不好时,妈妈的态度孩子会感觉到的。那么妈妈不快乐的感情也就传递给孩子了。

  2.确认孩子情感

  发现孩子有想要拯救自己情感,而变得不快乐的时候,就去确认孩子的感受。

  尝试问孩子:

  “是不是很担心我们?”,“是不是要帮助妈妈?”

  3.划清界限,大人问题自己解决

  不因婚姻不幸而把赌注押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承受不属于自己的压力。夫妻间的矛盾和问题,大人之间自己解决好,不要把孩子扯入“战争”中。

  告诉孩子:

  “妈妈不开心,是大人之间的事情,不关孩子的事,他不需要做什么。大人自己会处理。你自己开心就好,妈妈看到也会觉得幸福的。”

  4.妈妈学会释放坏情绪

  每天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光,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练练字,画画图。不仅陶冶情操,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定期释放自己的坏情绪,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没有一个父母是完美的,正是我们每次不断的调整和进步,才能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美好。妈妈的快乐并不仅仅能传递给孩子,像我之前的文章《妈妈的情绪是家庭中的“晴雨表”》中所说的,妈妈的快乐还能感染整个家庭。所以,让改变从妈妈这里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