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自立很重要。
对演员来说,公开露面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蔡明就特别注意不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有什么特殊,不让他有依赖心,相反尽量地培养他的自立能力。蔡明家的经济条件较好,但她从来不给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机会,她不给他买名牌,让他穿学校的校服,蔡明觉得这是对他好,“我们花钱是为了让他受最好的教育,但并不想诱导他将来一定要做什么。”
父母对孩子的消费应作出正确指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对他们影响重大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包括消费观念对孩子消费观的形成有关键的作用。
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之间进行攀比,目的是想在其他家长面前“有面子”;更有一些家长经常在物质上进行攀比,认为自己在物质上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不起”孩子。什么是真正对不起孩子?应该是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谋生能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使孩子只能依赖父母才能生活,这才是真正对不起孩子。即所谓“金钱少不是对不起,教育少才是真正对不起。——一旦孩子被人称为“缺少家教”,那才是对父母的最大否定。
千万不要“寒门富教”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事业无成(没钱)、学业无成(没知识),于是就拼命节衣缩食——虽然自己比不了“大款”的生活水平,但是怎么着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物质上比别的孩子差——一工人家庭,孩子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父母常说的话:那怕自己吃次点、穿破点,也别让孩子受委屈。孩子要穿名牌,要和同学下馆子,父母哪怕是借钱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孩子16岁时上了中专,要买辆摩托车,需要一万多块钱。此时,父亲刚下岗,家里实在无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了,于是,孩子在暑假里就开始疯狂地偷摩托车,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记者,孩子后悔地说:从小到大,我从没偷过东西。如果当时爹妈给我买了摩托车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结局了。
提倡“富门寒教”
有一位老板,假日的时候总是开车带全家人出去玩,但平日总是单独驾车上班,而不让10岁得孩子搭车上学。一天,孩子不舒服,恳求爸爸送他一程。爸爸拒绝了。当孩子背着大书包,拖着非常难受的身体,走到每天上学必须经过的一个过街天桥的时候,他发现爸爸正在桥底下等他——孩子一下子委屈得哭了。爸爸一边接过孩子身上的书包,一面给孩子擦干眼泪,满怀关心地对孩子说: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等到将来你长大以后,有了知识,有了出息,一定能买一辆比爸爸更好的车——爱得深沉、爱得科学。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儿女的过分溺爱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据调查可知,这些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不管孩子的消费要求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这就会在无形中激起他们更高的消费欲望,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误区,出现了种种畸形消费。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比给孩子金钱更为重要。
推荐阅读:教育孩子: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如何激发孩子的艺术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