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大多数独生子女身边围绕的是一群大人,他们交往的圈子里只有为他们服务的父母及其他亲人,因此需要朋友,当他们到三、四岁时,需要生活在一个有小伙伴的团体。只有这样,才不致对外界社会感到陌生和恐惧。但是,有些父母虽然开始让孩子进入团体生活,如上幼儿园,却往往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当然,这些父母的用心良苦,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等等。
广东惠阳县的一位女孩说——
我的父母很怪,他们对我的朋友总是特别敏感。如果我想和女同学交朋友,需要经过他们的“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讲话太多的不能交,打扮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不能交。如果我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谈。你瞧,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我还能有朋友吗?
一次历史考试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和班上的两位男生同路,谁知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却问我:“和你同路的那两个戴眼镜的人是谁?你在左边,他们两个在右边?”我真受不了妈妈这种询问的态度,但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已经是个心里有秘密的半大不小的人了。
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的路上碰见两个同年级的男生,大家平时都挺熟的。那天,他们说想到我家去聊聊,顺便认一下门。我答应了。虽然我知道父母将会怎样为难我,可我还是带他们到我家了。路上我跟他们说,要他们对我父母说他们是我的同学,是来找我借书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希望又被父母骂,不希望弄得不愉快。
到了我家,还好,父母还算给我留面子,没有当时把他们赶走。但是,爸爸不时地到我的小屋里来看看,其实他是来监视我们的。那两个同学也觉得很别扭,没坐一会儿就走了。
我把他们送出门,刚回到家,爸爸就铁青着脸问我:“他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我的同学。他又问:“跟你是一个班的吗?”我说不是。爸爸又说:“那你怎么把他们招引来了?”我当时就忍无可忍,什么叫“招引”啊?爸爸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来挖苦我?那一天,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上床睡觉的。
父母们可以想一想,在您的家里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也许,您的家庭中没有这种“比较过分的事件”,但您是否给孩子的成长提供过一些与伙伴交往的机会?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需要在与伙伴们的交往,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不要苛刻的为孩子选择朋友。父母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的朋友多半是老实、听话、胆小的孩子,和这些孩子玩,父母似乎可以放心一些,不必过分害怕什么石头砸伤了脑袋之类的事故。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环境中遇到了那些胳膊粗、力气大、甚至是好欺负小孩子的大孩子时,他们会怎样呢?他们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而且会因此对外界的环境感到害怕,有的孩子甚至会因此封闭自己,不敢结交小伙伴,宁愿自己一个人玩或请大人陪自己玩。
●让孩子自己结交伙伴。以成人来说,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友谊的形成,表示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成熟。如此说来,孩子就更要从小学习结交小伙伴。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愉快而又适宜的团体,而不要代替他们。当孩子在与小伙伴们发生纠纷时,父母尤其不要代替他们思维,代替他们分析,代替他们和孩子的伙伴“算账”,这样无疑将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的坚强后盾,遇到什么麻烦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这对孩子极为不利。
●给孩子多一点关心。当孩子在结交朋友时受到了冷淡,遭到嘲笑、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关心,并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并从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增长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