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新生儿惊厥是因为宝宝没睡好。
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它是由多种因素如颅内疾病、感染、代谢异常等引起的症状反应。它与宝宝睡眠没有直接关联。新生儿有惊厥现象可造成脑损伤,家长发现情况要尽快就医。
新生儿惊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动,表现为眼睛的斜视、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动,或表现为嘴部类似吸吮的动作,也可以有一个肢体、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抽动。新生儿惊厥时除肢体或肌肉抽动外,总还会伴有神志、面色、肌张力等等的改变,仔细观察不难识别。
小儿惊厥对儿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进行预防,是保护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平时要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谣言:新生儿脐带有分泌物是正常现象。
宝宝出生后,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 2周脱落。假如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并有红肿或化脓,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等感染现象。妈妈就要警惕了,可以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严重时要尽快就医。
宝宝在子宫中通过胎盘吸收养分和氧气,胎盘连接在母体的子宫内壁上。而宝宝和胎盘之间就是靠穿过宝宝腹部的一个口中的脐带连接的。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75%的酒精轻轻擦干净即可。一般一天1~2 次即可,2 ~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合。假如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要带宝宝去医院。
谣言:新生儿不打包会罗圈腿
其实罗圈腿的形成肯定与此无关,医学上说,罗圈腿有两种,X型腿或O型腿,病因为佝偻病的后遗症或先天性腿型不好。
刚出生的婴儿腿型都不直,那是因为婴儿在母体时腿是弯曲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弯曲。出生后如果婴儿缺钙,就容易导致佝偻病,后遗症就是形成罗圈腿。婴儿十个月或一岁大时,就可以发现并及时治疗。当然,先天性腿型不好的婴儿也不用担心,五岁以前,都是可以治疗的,因为五岁前,婴儿的腿部骨骼还处于发育矫正阶段,只要合理喂养及定期保健,都是可以治愈的。
佝偻病主要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所以准妈妈在怀孕2周至一个月时,要多吃鱼肝油,多晒日光浴,补充维生素D。另外,婴儿0~4个月大时,尽量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维生素D。一旦发现婴儿出现罗圈腿的征象时,除了上述的合理喂养,还可以定期保健,给宝宝做婴儿操,塑造婴儿最佳腿型。
谣言:新生宝宝没有感觉
有的父母认为刚出生的宝宝没有知觉,听不懂大人说话,所以只要给吃给喝就行了。其实,宝宝在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能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也有味觉和触觉。专家建议,妈妈可逗他笑,轻轻地抚摸他的皮肤,给他看看会转动的玩具,这些都可以促进宝宝的智能发育。
新生儿的触觉有高度的敏感性,尤其在眼、前额、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而大腿、前臂、躯干处就相对比较迟钝。你看,孩子一哭,只要把他抱起来,搂在怀里,亲亲他、拍拍他,他就很快会安静,这就是孩子通过触觉感受到大人给予的温暖,得到了安慰,得到了安全感,使自己安静下来。
所以说,早期给予 新生儿皮肤的触摸,抚摸就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培养他良好的情绪,而且还能早期增加母子之间的交流,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
新生儿的温度觉也比较敏锐,他能区别出牛奶的温度,温度太高太低他都会作出不愉快的反应,而母乳的温度是最适宜的,所以新生儿吃母奶时总会流露出愉快、满足的表情。新生儿对冷的刺激要比热的刺激反应明显,受环境的温度影响很大,需要给以适当的保暖。如用热水瓶、电烫壶保暖时,要注意安全,切忌靠近孩子的皮肤,尽管孩子能感觉到温度的高低,但他的痛觉比较迟钝又无能力做作反抗来保护自己,所以一不小心会容易造成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