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儿童常“自虐”喜欢打自己 因外婆太过强势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罗英对儿子飞飞(化名)就像所有的母亲那样,尽心尽力地呵护着。但现在提及4岁的飞飞,罗英的心头就像堵了块石头般难受,“不知道为什么,他只要有个不顺心,就会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每次看着飞飞把自己的脸蛋打得啪啪响,罗英又气又急,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记者在网上发现,罗英的遭遇并不是个案,一位网友表示,自己两岁半的儿子一旦达不到目的,他不哭也不闹,而是直接跪在地上,像磕头一样地用头去撞击地板。为何这么小的孩子,却用“自虐”的方式来向大人“抗议”呢?

  万般无奈,罗英带着飞飞走进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文清在与罗英的沟通中发现了问题。“普通的家庭是爸爸妈妈说了算,而在飞飞成长的环境中,却是外婆说一不二。”由于外婆在家庭中过于“强势”,自己也做了母亲的罗英俨然一个还没有长大的“乖乖女”,而飞飞的爸爸也因为常常出差等原因,常常“游离”在家庭之外,与飞飞也很少互动。一个正常的家庭,应当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坚固的三角,而在飞飞的家中,这个结构显然错位了。

  那么为什么飞飞会有自虐这样的过激行为呢?文清解释说,飞飞只是一个4岁的孩子,面对“强势”的外婆,幼小的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被束缚的感觉,自虐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而一方面也是为了引起家人的关注。此外,由于外婆代替妈妈的角色,对孩子强烈的控制欲,也使得飞飞不敢接触社会,这也将对飞飞的成长极为不利。不过文清表示,好在飞飞还比较小,如果现在理顺家庭关系,飞飞自虐的情况会慢慢好转。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是大人的掌中宝,孩子伤害自己,受伤的是孩子,可心疼的是家长。孩子自虐总是有其内在原因,家长一定不能小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一旦将来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就会通过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远离自虐

  孩子的自虐行为是一种长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压抑和心理上自我防御机制的消极的保护性反应,也是负性情绪的发泄。相关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自虐行为发生在孩子承受心理压力较长时间以后,自虐的孩子并不是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反,他们想通过自虐寻找一种快乐,达到自我解压的目的。

  孩子自虐一方面可能是有时因自我要求高没能达到满足,或受到不当的责骂造成的,孩子想以让身体承受一些疼痛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达到自我安抚的作用。

  另一方面,这也是孩子对于爱与归属需求的表现。孩子某些意愿无法得到满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完整地表达其需求,导致与人沟通欠缺,出现一些自虐行为都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或引起大人注意。

  孩子自虐的行为,父母一定不能小视,否则,孩子自残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自残的方式越来越严重,伤害孩子身体的同时,孩子内心的痛苦也会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因此,父母首先应该多关心、关注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伤害自己的倾向,尽早予以引导,以帮助孩子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具体方法如下:

  1、帮孩子认清自虐的危害

  一般有自虐倾向与行为的孩子,只注重自残当时的解脱和愉快感受,却没有想到它带来的各种危害。因此,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自虐的行为,就要及时给孩子讲清这样做的不良后果,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让自己越来越自卑,会让别人更加看不起自己,将来组建家庭、就业甚至一生都会受到影响。孩子只要从心理上认清了自虐的危害,就会乐意接受父母的引导。只有孩子主观上想去改变,杜绝自虐行为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2、教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身上都是优缺点共存,对于因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虐行为的孩子,父母要帮孩子重塑自我认知,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比别人差了一些,也要愉快接受,不要苛求,这样就会减少孩子消极的情绪出现,自虐的行为也就随之减少。

  3、提高孩子的自信与勇气

  父母对待自虐的孩子,平常要有意识地去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比如,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或者擅长的事情,这样孩子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的体验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勇气,以克服孩子因自卑产生的自虐行为。

  4、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是孩子依赖的对象,孩子有什么事情都应该对父母述说。因此,父母需要做到耐心地听孩子解释,以缓解孩子内心的压力,避免孩子出现自虐的行为。对于孩子讲述的伤害自己的事件,父母更需要专注地倾听,让孩子把内心的困扰和痛苦说出。父母应做到不打断孩子的叙述,不批评孩子的行为,不指责孩子的想法,不急切要求孩子迅速转变等。这样,孩子在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下,就会乐意接受父母对自己的引导,从而减少自虐行为

  5、教孩子正确地宣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不良的情绪,都需要发泄出来。因此,父母要教孩子正确地宣泄消极的情绪,告诉孩子有了委屈找父母诉说,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找朋友谈谈,想发怒时去空旷无人的地方喊上几声,等等,让孩子学会及时表达与处理不良的情绪,不要把负面的情绪积压在一起,否则,孩子就很容易用自虐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孩子有了自虐的行为,哪怕只是在烦恼时自己打自己几下,父母也绝对不能忽视,认为它是个小事。因为人的行为一旦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习惯,到那时候再去改变,已经很难。并且,自虐的行为会越发展越严重。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不让孩子有超负荷的心理负担,不对孩子责打、辱骂等,以此减少孩子产生自虐行为的机会。对于已经有自虐行为的孩子,父母要尽快找到原因,运用有效的方法尽早加以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