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必须有女孩样,男孩必须有男孩样,对吗?

  养育孩子时,我们往往对女孩强调顺从、被动、内向和非创意性,而对男孩则强调攻击性、挑战性、战略性和创意性。可是儿童专家认为,当女孩有男性行为特征或男孩有女性行为特征时,他们的理性能力是最高的。

  我的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她哭着跑回家说:“妈妈,我在学校踢球踢得最棒,应该由我当队长,但他们说,我是女孩不能当队长。”

  养育孩子时,我们往往对女孩强调顺从、被动、内向和非创意性,而对男孩则强调攻击性、挑战性、战略性和创意性。可是儿童专家认为,当女孩有男性行为特征或男孩有女性行为特征时,他们的理性能力是最高的。

  应该摆脱女孩必须有女孩样,男孩必须有男孩样的固定观念。如果父母对打破这种固定观念不是特别重视,孩子无意识当中也会形成这种观念,那么社会上男女的差别就无法消除了。

  例如,在一个有三个女儿的家庭中,二女儿有时候会非常向往地说:“我长大以后要当爸爸。”这个孩子肯定觉得女人不如男人,把自己放在男人低下的 位子上,才会说出这种话。还有一家有两个孩子,一个五岁的女孩和一个三岁的男孩。又一次,这对姐弟玩过家家的游戏,三岁的弟弟对姐姐说:“妈妈不能顶撞爸 爸。爸爸是很厉害的。”因为在这个家庭里爸爸是绝对权威的,所以孩子玩过家家时也会这么说。

  孩子以什么性别出生不是自己的意愿,也不是父母的责任。对孩子来说,从小就因为性别而受到分别对待其实是不公平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不应该因为孩子的性别让他们连机会也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和能力相匹配的机会。

  有一次,女儿拿着自己黑色的短袖衫跟我说:“妈妈,这衣服的颜色是男孩穿的颜色,我不想穿。”我就穿上自己的黑外套,反问她:“可是妈妈也穿了这种颜色的衣服,那么妈妈是男的吗?”女儿想了想,结果就穿上了那件原本她不想穿的黑衣服。

  以前我给小女儿讲过“三只熊”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就是以男性为中心展开的,但我给她讲的时候把男女的角色调换过来,熊妈妈修理椅子,熊爸爸煮 饭、洗碗。第二次讲的时候再把内容纠正过来,这样反复降了好几次。一开始孩子觉得奇怪,“妈妈,你讲错了,是熊妈妈煮饭。”但后来孩子慢慢接受了熊妈妈修 理椅子,熊爸爸煮饭洗碗的故事。后来当我问孩子“你想当医生还是护士”时,孩子回答说要当医生。再后来她还说要当兵呢。我很庆幸孩子心中“女人很多事不能 做”的想法消失了。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一起外出,孩子的爸爸开车。当时,六周岁的三女儿突然开口问我:“女人是不是不能开车?”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妈妈不是不会 开车嘛。”我觉得这可能会给女儿种下性别偏见的种子。为了纠正这种偏见,我学会了开车,让女儿认识到女人能做各种事情,世上不存在性别歧视的工作。

  以后我们的社会将会高度产业化,需要更多的高级人才,女人也不可能只做家务。如果不积极利用女性劳动力,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都将会减慢。

  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社会里充分发挥作用,现在就要开始教育他们,并让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各种准备。

  *婴儿心理学专家认为,性别概念并不是收到性别本身的影响而形成的,而是父母的养育态度影响了性别概念的形成。

  *了解孩子的发育过程,以适合其年龄的方法养育孩子,这养孩子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

  *宝宝的性别行为特征并不是其性别本身决定的,而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这一点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