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许多的家长都会因为晚上要和孩子听写、背书等的事情而烦恼,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在现实社会当中,你想和孩子谈什么都可以,孩子就是不想谈学习,一谈到学习心情就不好,就觉得很烦,父母见到孩子这样的表现,不由自主地怒火中烧,带着情绪地对着孩子既生气又无奈地说到:“你这么可以拿这样的态度对待学习呢?”“你是不是不想读书了?”然后发现孩子不但没有变化,反而就像自己认为的一样,他们不喜欢读书,于是恶性循环。

  例子

  3年级的凡凡做作业做做停停,花了将近2小时终于把要上交的作业完成了,接着还没行,又像往常一样到了听写的时间。准备“上战场”的妈妈想起老师的一番话:“你们作为家长的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任务,回到家里好好督促孩子完成听说读写的作业。”心情既无奈又着急地催促着凡凡:“赶快把听写本拿出来听写。”凡凡说:“不听,我不写,你不要进来我房间。”于是妈妈便拉长着声音说道:“赶快完成了就睡觉,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拖拖拉拉的。”凡凡听见后更加不愿意地说:“我不写了,我最讨厌英语了,我不听,我不听。”这个时候,妈妈来火了:“你怎么这样啊?有谁像你这样读书的?”

  以上故事主角凡凡就像其他小孩子一样,是一个平凡的人物,所表达出来的行为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面,很少有学生是打心底是爱学习的,更加少的人是对所有学科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如果一味地关注凡凡不听写英语和对英语的反感态度,反而甚少去关注凡凡的喜感科目,这样不但会慢慢觉得孩子该科成绩越来越差,而且会对其他科目也造成“株连九族”的危机感。同时,这位妈妈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孩子能够记得住这几个单词,但是让孩子感受到的还是妈妈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于是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孩子学英语的兴趣,到头来父母还觉得自己像“神算”般地认为孩子之所以成绩越来越差,就是因为不听自己的劝告,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态度,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此类事情,江导有以下几个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1、孩子忙完一天的功课,无论做得质量好不好,都要对孩子表示认同,因为孩子心里还惦记着学习;

  2、心情一好,一好百好。父母们不能因为老师的一番话而把应试教育进行到底,孩子们心情不好,想学也学不进去,不如和孩子谈谈心,也许孩子就放轻松了,对下一步的作业也有帮助;

  3、多思考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学方式,例如减少听写数量,提高听写质量,或者互动性教学等等;

  4、把孩子稍微好的科目找出来,千万别让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5、千万别指责孩子读书的态度,尤其是“有谁像你这样读书的”语句要马上停止,别做一些无谓的负面播种;

  6、别把学习定格在学科上,生活上面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去体验,去学习,多给些机会孩子做小老师,人总是需要被赏识的;

  坦白讲,一个不懂得教育,不懂得孩子成长规律的父母,才是这条恶性循环链的关键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