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早上学,究竟是对还是错?
2011年04月19日 09:16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CFP

  3、建议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测评,情商发育很重要。孩子是否可以提早上学,需要参照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包括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等因素。查查外国儿童入学的年龄就知道,他们一般都界定在5周岁,放到原先,我们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发育偏迟都是客观存在,但是现在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就如同“小大人”,熟读唐诗三百首,加减乘除全对付,对这样的孩子,区区小学一年级的课业确实成了“小儿科”。

  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生活自立能力、反应速度、注意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与年龄大小有很大关系。对小孩子来说,相差几个月,在能力上就会有很大差异。提前入学,对于少数天资聪颖、智力超常的儿童来说,确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但对大多数学龄前儿童,提前上小学会导致很多问题。

  外国很多规定5岁可以上学,但是他们的学习侧重点不一样。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课程设置还是重视知识上,智力上的教育,不太适合“不足龄”儿童来学习。

  4、建议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美国,一年级学生有的是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坐;有的是一个班分成三四个小组,每组围成一个小圈坐;也有的班从一年级起,就整整齐齐地排排坐。不少人认为,一年级学生座位围成一个大圈的理由是,更接近于幼儿园,便于孩子过渡适应小学生活,老师站在圈子中间讲课,便于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小学教室都布置得花花绿绿,国内人看起来可能更像幼儿园教室。但无论什么情况,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活泼自由,学生一点不感到拘束,因此孩子们都很喜欢上学。

  外国教育人士认为,学校不是兵营,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快乐,特别是刚开始学校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应使他们向学校生活的过渡尽量自然,不感到压力,从而喜欢学校和学习。教室的布置也要适合他们的特点,比如用彩纸剪成字母、图案贴在墙上,在彩纸上写上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内容,如英语词汇星期一至星期日,画上一只钟写上几点,目的无非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国,一年级学生除了在教室里上课,老师还常常带着他们到处走,领他们熟悉学校,了解图书馆。此外,还带他们参观公园、博物馆,访问社区邻里。在课堂上,老师也考虑新生的特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便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小养成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一年级老师在讲课时往往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尽量讲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还比较多地采用交流式的教学方式,即不是老师一个人讲,而是设法让孩子们也参与,比如向他们发问,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加以鼓励。一年级学生也有课外阅读,老师要求他们看一些浅显的书,如带图画的儿童读物,并在课上复述书中的故事,因此他们从小看和说的能力都比较强。

  幼小衔接不是给孩子提前灌输小学的学习内容,而是从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对孩子进行适当过渡性的教育,兼顾智力上的教育,使孩子以坚强有力的状态去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中国很多家长,一味教孩子多识字,多做算术,却忽视了对孩子情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总而言之,孩子到底几岁上学才最好?家长要从孩子身心健康和终身成长考虑,不能短视到只关注孩子现在是否多认识了几个字、多背诵了几首诗的优势,须知这种优势是不能长久的,因此,在孩子成长教育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揠苗助长。

  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天赋,足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足够成熟的心态、情商,可以考虑让孩子提前入学。

  如果孩子达不到其中任意一项,千万不要让孩子在不适合的年龄做不适合的事,应充分尊重儿童独立性,等待孩子到了入学适龄期,进入小学一步步踏实地学习,才是明智之举。

展开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网友热评 暂无评论

    快速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